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月9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看点 张克群:一个建筑师的诗与远方 对  话 刘雅阁荣获中国青年诗人奖 福建罗源:“畲文化”重焕活力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 话

平遥文庙前影壁(手绘)

北京孔庙先师门(手绘)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一座古建筑汇集了中国建筑学、古典美学和风土人情等历史信息,作为建筑学家,您是从什么角度欣赏一个古建筑的?

张克群:我一般先从一个古建筑的外观、历史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入手,然后再去思量它建造的年代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如果是宗教建筑,我还会关心它和宗教仪式的关系。举个例子,很多人看太和殿都是看整体建筑,而我看的是屋檐,看瓦顶垂脊上的小兽。这些小兽的功能并不完全是装饰,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瓦垄相交的部位很容易漏雨,而且容易掉瓦,小兽们就是用来固定这些瓦件的。小兽也体现着一个建筑的等级和文化含义,在古代,一般宫殿设九个小兽已经是最高规格,太和殿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又在上面加了一只猴子,名叫“行什”,十兽规格的太和殿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这次出版的书中,有一本《记忆与传承》我特别喜欢,能聊聊您书中提到的古镇或者古村落吗?

张克群: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西婺源的李坑。那个村子的等级观念特别严重,村子中间有一条河,两边是房子。凡是不入流的人,比如木匠,其实木匠对于造房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他没当过官。门就不能冲着主要街道,必须得侧过来得拧一下,只有当官的大门才可以冲街道开。我所写到的那些古镇、古村落,有一部分我是没有去过的。三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央视的栏目《走遍中国》,心里想自己老胳膊老腿的,又不能常回国,走遍中国是不可能了,就看遍中国吧。我买了全套的《走遍中国》的光盘,回来一点点地看。那些平时旅游到不了的地方,民风之朴实和传承之深厚,使我萌生把它们画出来、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和我一起惊诧、感动的想法。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除了李坑村,还有让您特别难忘的地方吗?

张克群: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的培田村,是一个有800多年历史的小村庄,特别重视祭祖,全村有21座祠堂。最奇特的是这个小村子还有一个女子学堂,名叫“容膝居”,建于光绪年间,是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容膝居内部房间不大,三开间,中间是用来讲课的厅堂,两边是休息室,可以看到培田村的客家人,对妇女的教育相当重视,更为难得的是,在旧时尚处于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培田的先人除了向女学生传授最基本的女红、道德家规外,还允许她们“可谈风月”。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在《变化的建筑》这本专门探讨西方建筑的书中,您谈到了西方建筑与中式建筑的不同,这种想法来自哪里?

张克群:我在研究西方建筑的过程中发现,外国人的情感与爱好,都是大起大落的。所以既有斗兽场那样血腥的去处,也有如泰姬陵那么柔情似水的建筑。中国虽然历史悠久,版图辽阔,但无论皇宫还是庙宇、民宅,看上去都很平和、很稳重,如同中国人。西方建筑与中式建筑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式建筑都是装配组装方式,而西方的建筑都是现场施工,速度很慢,一个建筑的完成需要耗费几十年的时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五个月前您出版了三册的《北京古建筑物语》,这次出版的《探秘老北京》,可以看作是对之前书籍内容的补充吗?

张克群:完全不同。那三本书是有针对性的,《红墙黄瓦》讲的是皇家建筑;《晨钟暮鼓》讲的是宗教建筑;《八面来风》只写了1900年之后外国人在北京所建的西洋风格建筑。而《探秘老北京》主要讲的是北京的历史,从春秋时期的燕国开始到五代十国、辽南京城、金中都、元大都、明北京城再到清代的北京城,是沿着历史的脉络来解读不同时期北京的发展过程、城市格局与建筑特色。我是学建筑的,但在写这本书之前,仍然有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有些是时过境迁,我们没见过,像一些消失的门楼、牌楼;有些是近在眼前,我们却视而不见,像华表上的“望天吼”,有几个人抬头看的时候会注意到呢?所以这本书就是把我不知道的、忽略的北京物事儿刨一刨,既丰富自己,也让别人受益。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北京有这么多古建筑,您也走访了很多地方的古建筑,您最爱哪一个?

张克群:必须是颐和园!我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但唯一一个百去不厌的就是颐和园。我从小长在清华园,离那很近,所以每年夏天都泡在颐和园里。我觉得无论是借景手法、景物布置,还是作为皇家园林的气派,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颐和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极高水平。我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带本书去颐和园:长廊画和故事》,主要是讲颐和园长廊的故事和美景。颐和园的长廊内外一共绘制有14000多幅画,我选了其中118幅进行了临摹。长廊里大量的画都是风景、花鸟,但我选择临摹的是一些有人物故事的,再配上文字,非常有意思。其实,每一个古建筑都凝聚着情感与温度,我写书、绘画,就是为了让它们在人们的记忆中能够长存、绵延。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