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学者安托瓦内特·福克的女性学论集《两性》甫一出版即引起广泛关注。与波伏娃那种试图磨平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的普遍主义不同,福克强调人类是由两性构成的,不同性别都有独特的价值和禀赋,在《两性》中她自始至终都在昭示这种思想。从《第二性》到《两性》,法国女性主义实现了新的跨越。
■ 安庄好
2019年,法国著名学者安托瓦内特·福克的女性学论集《两性》,推出了中文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甫一出版即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好奇福克是如何把“两性”当作一个哲学话题去思考的?福克的女性学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她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想冲击?我们尤其想知道这部法国当代女性主义著作与波伏娃的经典著作《第二性》有什么关系?
以行动女性的方式思考,以思考女性的方式行动
福克1936年10月出生于法国马赛,父亲是人民阵线的活跃分子,母亲“目不识丁却很有才华”,27岁时福克怀孕生下一个女儿。1960年代初,福克来到巴黎师从罗兰·巴特,20世纪60年代末曾跟随拉康从事精神分析,几乎同一时期投身妇女解放运动。身为知识女性的福克从自身的生命经历中看到了女性的天赋和困境,从伦理和哲学、历史和潜意识、精神分析和政治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行动中致力于改变女性的生存状况。当发现女性聚在一起常会谈论她们所受到的家暴时,福克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私人问题,它更应该成为一个公共议题,成为一个被直面的话题。所以福克开始致力于两性的研究,积极为女性发声,推动破除男性中心主义。
1989年3月8日,法国妇女大会召开时,福克发表了《我们的运动是不可逆的》一文,“希望庸常习见的野蛮行径会终结。在泰国,为了反对买卖和诱骗幼女卖淫,当地一些女性创立了基金会去收容教育受害的幼女。在中国,成立了妇联去推动人权的完善。在法国,女性在创造机会,在走上领导岗位……这是一场不可逆的运动。”福克认为,“今天我们女性的行动应该更丰富,我们应该团结起来,欣赏自己而不是将一部分的自我摒弃,或者变成一盘散沙。”福克是一个思想者,她以行动女性的方式思考;福克也是一个行动者,她以思考女性的方式行动。她奔走于世界各地用她的思考与行动拯救了很多女性。
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学家,福克在五年里深入地研究了精神分析学的经典著作,发现女性始终处在边缘和从属地位,比如弗洛伊德就把女性视为一个“黑色大陆”,主张只有唯一的一种力比多,就是男性力比多。福克更新了这些思想,她认为有两种力比多存在,女性的力比多不同于男性的力比多,女性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在《精神分析是否带给女性答案》一文中,福克呼吁,“是时候结束对‘黑色大陆’的幻想。一种女性伦理学应该和曾经赋予一些像兰波、里尔克等诗人-思想家灵感的伦理学不谋而合。”
福克还有一个宏大的目标——希望通过改变社会对于女性的看法,推动女性真正参与到历史中。她希望社会能够发掘出女性在各地遭到不人道待遇的原因,找到“厌女症”的根源所在。1991年,福克在《厌女症的瘟疫》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对付两种类型的厌女症。一种是持传宗接代观点的人,他们继续利用女性的妊娠期,用生育、生养会说话的新生命来奴役她们……另一种则是平等的普遍主义者,他们近乎偏执地否认最基本的现实原则——人生而有两性,借此将人类简化为虚假的混合中性体……”福克希望男性和女性都能明白,世界由两性组成,不同性别都有独特的价值和禀赋,在《两性》中她自始至终都在昭示这种思想。
从《第二性》到《两性》,法国女性主义实现了新的跨越
1949年,法国学者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经典著作《第二性》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20年后,波伏娃曾灰心地表示,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的运动,并未像她设想的那样取得根本进展。又过了近30年之后的1995年,法国当代女性主义学者福克代表作《两性》出版。波伏娃有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福克则在《两性》中指出:“人生而有两性。”与波伏娃那种试图磨平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的普遍主义不同,福克强调必须首先承认这一基本事实,即人类是由两性构成的。她在《两性》第一版序中即提出“假如历史不希望背离它的理想,就应当正视两性差异的事实,把两性共存的事实作为继自由、平等、博爱之后的第四大原则。”福克强调女性的价值,她认为只有认可女性的价值,人类才能够真正进步。
《两性》中最重要的文章是《人生而有两性》——这是福克女性主义思想的核心所在。实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女性主义者分成了平等派和均等派两大阵营。平等派对应的哲学理念是以波伏娃为代表的普遍主义,而均等派对应的哲学理念则是以福克为代表的差异主义。波伏娃的思想诞生于二战之后,当时法国女性刚刚获得选举权,还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到福克发起妇女解放运动的1968年,法国女性逐渐获得了包括婚姻自由、同工同酬、反家暴以及政治领域的性别均等权益,基于这种改变了的社会环境,福克在《两性》中提出“人生而有两性”。她认为男女两性存在本质差异,并将性别差异理论化,从而开创了本质主义女性学。
福克尤其强调女性生育促使人口更新换代,对人类历史进程起重要作用。但女性又受生育所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遭到双重排斥,“这一贡献在任何国家都没有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她们的劳动只有纳入技术以及产业链才有价值,而技术和产业链无视女性起源”。福克比波伏娃更具当代性,尤其是其关于女性生育的观点,在面临少子化、老龄化的当下,更具现实启发意义。
1995年3月8日,福克发表了《明天,均等》一文,表示“均等,我有时定义为平等参与一切层次的决策权这一政治意志”“只要女性没有掌握决策权,那么两性机会平等与职业平等就将只是一个美好愿景”“‘均等’一词在今天还没有完全建构好,但它已经超越了‘平等’及其困局。”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米歇尔·塞尔的自然契约论之后,福克提出了一种新的人类的契约,就是男性和女性的契约,能够达到彼此的均等、合作。从《第二性》到《两性》,法国女性主义实现了新的跨越。
福克是一个非常有好奇心的人,她不仅了解欧洲,对其他地域的文化也感兴趣。她在《两性》中指出:毛泽东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当然是法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起源之一,是最诗意的起源。这应该源于她和中国的渊源。早在1975年福克就曾来到中国,之后又两度来中国,1995年来北京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与各国代表共商女性未来。福克还通过自办的女性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关于中国女性的书,晚年还编写了《女性创作者词典》,其中包括100个左右的中国女性创作者,让中国的女性形象为世界所了解。
在世的时候,十分热爱中国的福克非常期待通过出版自己作品的中译本与中国的女性做进一步的交流。今天,如其所愿《两性》被译介到中国,我们应该感谢她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法国女性主义的理论资源和发展脉络,而且启发我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女性,努力改变女性生存状况,争取建构一个更加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