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2月5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黑白影像里的芳华 《炉瓶三事》读后有感 冬奥之约 且向花间留晚照 写在鞋底上的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在鞋底上的诗

旅途上是自由快乐的鸟儿,不唧啾几声,那简直就是浪费,是辜负,仿效那个印度诗人的句子,就写成天空中不留痕迹,但我的鞋底上已经写上了诗行。

■ 刘放

终于要出一册诗集了,理应在后面说几句话,以示谢天谢地,谢人谢己。

还记得30多年前,第一次在故乡湖北黄石的报纸副刊刊发诗歌,我将那张报纸藏在口袋中,躲到学校后面的小树林里,四顾无人,一本正经立正站定,清清嗓子,像在舞台上报幕一样先报标题,再报作者名和朗诵者名(当然是同一个名字),随后,才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朗诵完了,还要向空无一人的前方鞠躬,像在舞台上谢幕。

再后来,我还将这张报纸,在奶奶的墓前焚化,让奶奶分享她孙子的小小收获。

但这册诗集中,已经没有丝毫当年的影子,如同青丝变白发一样,白纸黑字早已回不到当年。“庾信文章老更成”,可惜我不是庾信。我不敢说我的文章和诗歌总是越写越好,就像运动员一样,跳高跳远和投掷,并不是随着年轮的增长而成绩水涨船高。但得失寸心知,是否过了抛物线的最高点,以后将逐步趋向下坠呢?我以为我还没有到那一步。我的轨迹应该还是在往上运行之中。这也很像篮球的规则,球在飞向篮筐的过程中,如果已经开始下坠了,这个时候是不能阻止篮球的,即便有姚明的身高臂展,也只能看着球运行,空中拦截就是干扰球,判罚的规则是算球进。只有当球还在向高处运行的当中,你空中拦截,这才是“盖帽”,拦截有效。我的球如今就在向上飞着,谁有本事拦截,那就来吧!

这在小说和散文的写作中可能更明显一些,仍然雄心勃勃,写起来感觉有滋有味,不断有自我陶醉的妙笔出现。我的相对更好的小说和散文,还在与我遥遥相望之中,我们默守许诺,彼此不见不散。

至于诗歌,的确不是我投入最多精力的方面。但肯定是我的初恋,是永生难忘的初恋。

这本集子,几经考虑,几经挑选,还是将原来报刊发表过的作品都删除掉了,感觉有一股霉味,陈谷烂芝麻似的,坚决舍弃。

但记得还有一些自己似乎暗自得意过的诗歌,又一时找不到了,平时过于懒散,写了,发了,没了。另外,考虑到题材的花色和集子的容量,有几组诗忍痛割爱了,如韩国济州岛一组、四川行一组、玉门回忆一组、鄂尔多斯一组、北京放歌一组……都被生生拉下了。这样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了自己写诗的特点,一旦出行,就必定要写诗。我感觉我的诗,就是写在鞋底上的,出行时的鞋底上。

说到鞋底,又不觉想起一个著名的文人——浙江郁达夫,他曾有一个鞋底放钱的佳话。传说他有次请一位军政朋友去饭馆吃饭,饭后付款时,他从鞋底抽出钱来给堂倌。朋友与堂倌都很惊诧,朋友问:“你怎么把钱放在鞋里”。郁达夫笑笑,借着酒意说:“钱这个东西,它一直压迫着我,现在,我要压迫一回它!”一个才子的窘迫和风趣,跃然纸上。

我对这个传说持相信观点。依郁达夫的为人性情,他真的会这么做的。他其实并不缺钱,但由于花费大,大手大脚惯了,总觉得被钱所压迫。他曾经在沈从文尚未出道时给予过沈一生难忘的温暖,也是在饭局间。饭毕,将口袋里的所有余钱悉数掏出给了正缺温饱的沈,还将自己脖子上的一条围巾摘下来,带着自己的体温赠送。这不但温暖了沈从文,也温暖了若干年后的我。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我对郁达夫非常崇敬。崇敬一生。而且,每每在下雪天,需要与围巾有接触时,都会想到那赠送围巾的一幕。

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和散文《故都的秋》,许多人都有印象,诗则读得不多。其实,他的旧体诗写得非常好,让人久久回味,如“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就出自他的手笔。

我所说的将诗歌写在鞋底,意思是说守着家和上班单位的两点一线,墨守成规,盲驴拉碾,全然为了养家糊口的生计,就没有了写诗的冲动。旅途上是自由快乐的鸟儿,不唧啾几声,那简直就是浪费,是辜负,仿效那个印度诗人的句子,就写成天空中不留痕迹,但我的鞋底上已经写上了诗行。我发现诗歌和诗人的关系有点奇妙,李白那种大诗人除外,身边的人群中,有些人能写几首不错的诗,其实并不是诗人;而另有一些人并不写诗,或者不将写诗当回事儿,为人做派、心胸气质,倒是彻头彻尾的诗人。我感觉自己大约就属于后者。

我比较自恋这个自取的《微醺》诗集名,感觉颇有诗意,到位。花半开,月半圆,酒微醺,这样的境界大约与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诗意是携手结缘的。这又让我想起海南的一位中学校长朋友。一个国庆节,我们于苏州相会,我带去家中的五粮液白酒在饭店招待他和他的朋友,他连连摆手,说,难得一个好假日,我们到苏州来原本就是为了躲酒的啊!见我发愣,他又说,如果一定要说无酒不成席的话,我们就喝低度的黄酒吧,到江南就该喝温和的黄酒,不划拳,不狂灌,脚下略有飘意了,我们去逛园林。我点头遵命,感觉他这个中原汉子,是江南的真知音。

所以,本诗丛就冠名为“诗酒江南”。

感谢某黄酒董事长黄先生相赠诗丛的总序。他是企业家中的诗人,是那种骨子里洋溢着诗人气质的诗人,他的序言读一读,金玉之声,芝兰之芬,立马就有一种微醺感。我与本诗丛的另一主编有森先生一道,代表本诗丛的诸位作者朋友,共同向黄先生抱拳致意!

这套诗丛是踩着戊戌早春的春风而至的,我要虔诚地弯下腰,看看她的“鞋底”上,有没有诗行。

(本文为作者诗集《微醺》后记。诗集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