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2月5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黑白影像里的芳华 《炉瓶三事》读后有感 冬奥之约 且向花间留晚照 写在鞋底上的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炉瓶三事》读后有感

笔者写就这段文字的时候正在北上的高铁上,释卷远眺,窗外祖国秀丽的山河格外妖娆。不禁感怀正是像吴清先生这样一代代的香学雅士将中华的香文化薪火相传,我们的文明才更加芬香远馥。借用“炉瓶三事”的寓意祝愿我们的祖国福禄平安、生生世世。

■ 如瑫

明代的人喜欢把器物叫作事件。把成组的器物以金银三事等相称。明·沈榜《宛署杂记·乡试》记载有“铜事件七福”。到了清代,曹公把香事有关的成组物件以“炉瓶三事”相称写进了《红楼梦》。

清代钱塘女诗人陈端生在弹词《再生缘》七十三回里也使用了“炉瓶三事”的说法。这里的“炉瓶三事”是指成组的焚香用具:香炉,香盒,匙筯瓶(或称箸瓶、铲瓶),瓶中插香箸、香铲。

中华香学源远流长,自上古始香具便伴随着国人一路前行至今。期间香具的传承、变换、发展,纷繁复杂,绚烂多彩。然而从古至今却罕有香具研究的专著。在诸如《香乘》等古代香学典籍里香具往往只是寥寥数语,语甚不详。

在明宁献王朱权的《焚香七要》里香具的论述也莫过七百余字。《宣德鼎彝谱》虽为香炉专著,却所憾未缘象悟道,厘清香具传承脉络。现代香学第一人刘良佑先生所著《香学汇典》使得吾辈得以一窥古人香具之美,先生巨著也对中华香具做了系统梳理。然刘先生英年早逝,中华香具专著终未能成就。

刘良佑先生以降,现代学者香学专著时有佳作,唯论述香具的专著罕有。直至吴清先生新作《炉瓶三事·传统香事器具研究》问世。诚如中国社科院杜金鹏教授所言“此书考定有据,阐述简洁,图文并茂”。群书六万余字,仅直接引证的古人著说六十一部,参考书目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既有浩瀚的正史巨著,也有冷僻的府志杂文。既有释儒道的清规戒律,又有英人的《士林典藏》。考据之严谨,史实厘定之清晰令人叹为观止。

笔者曾问负责此书刊校工作的如璟可否逐字校对过引用原著。答曰逐字校对。要知道参阅书目字数百倍于著作,不禁惊叹先生学识之广博,治学之严谨。

吴清先生曾笑称自己是杂家。先生既是清流学者,也是香具收藏家。全书260余幅图片,其中实物香具百余件多为先生藏品。其余珍品图像为两岸故宫授权刊发。吴清先生的学术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丰富的图片资料、精美的刊印、美轮美奂的专业摄影使得这部作品既有学术的深度,又有极高的艺术审美。

笔者写就这段文字的时候正在北上的高铁上,释卷远眺,窗外祖国秀丽的山河格外妖娆。不禁感怀正是像吴清先生这样一代代的香学雅士将中华的香文化薪火相传,我们的文明才更加芬香远馥。借用“炉瓶三事”的寓意祝愿我们的祖国福禄平安、生生世世。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