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般美丽的丰源村。周俭/摄
灵潭村村景。周俭/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史玉根
平整干净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农舍、鲜花盛开的庭院、开阔整洁的广场……阳春4月,走进广东省南雄市,一幅幅清新怡人的田园风光画面渐次映入眼帘。
南雄市位于粤东北山区,曾经,农村贫困发生率较高,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较差。近年来,该市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逐年发生变化。2018年,该市又开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省定贫困村和非省定贫困、中心村和其他自然村的人居环境均得到了提升,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县,如何更快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如何将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建设资金又如何筹集?规划怎样更科学?4月10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跟随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组织的“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广东乡村振兴”调研采访团走进南雄,一探究竟。
党建引领,有效动员群众
走进珠玑镇灵潭村,一股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清澈的河水、整洁的村道、宽敞的广场、白墙黑瓦的民居,让人心旷心怡。
灵潭村曾是省定贫困村,几年前,这里的人居环境还很差,违章建筑、危房、残破建筑以及露天厕所到处可见。2016年,该村列为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主体村,开始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即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三拆”即拆除旧房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广告、招牌等;“三整治”即整治垃圾乱扔乱放,整治污水乱排乱倒,整治“三线”(电力、电视、通信线)乱搭乱接。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昔日的“泥潭村”就发生了蜕变,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人居环境整治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主要得益于灵潭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们发挥的作用。灵潭村“第一书记”吴沁蔚介绍说,近年,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灵潭村实施党的组织优化设置,将党组织延伸到村民小组、自然村,先后成立了7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同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作用。
吴沁蔚告诉记者,“三清三拆”特别是“三拆”,触及一些农户的利益,常常遇到很大阻力。面对这一问题,自然村的党组织首先统一思想,要求党员在关键时候发挥带头作用。村党总支书记钟治军就首先带头拆掉了自家的老房子,其他有关党员也纷纷跟进。党员带头拆之后,再带着规划效果图挨家挨户做有关农户的工作,不到三个月,两个村民小组就拆除了一万多平方米的危旧房。
“在农村,许多资产和资源都在自然村,许多具体工作也都要由自然村落实。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结构需要优化。”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介绍说,近年来,南雄市推进党组织向基层延伸,向面上覆盖,目前已有近60%的自然村建立了党支部和党小组。这些基层党组织在关键时候很好地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
除了基层党组织的延伸、覆盖,南雄市还引导有党员的村民小组、自然村成立了党群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主要从党员和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村民或乡贤中选举产生。目前,全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自然村均成立了党群理事会。一些涉及村民利益的矛盾,经理事会成员沟通和调解,很快得到了化解。在党员带动和理事会推动下,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高涨,并在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去年,我们开始搞‘三清三拆’,在村民小组成立了党群理事会,遇到老百姓不理解的问题,党员就和理事会成员一道,上门去做工作,拿效果图给他们看,学习有关政策。老百姓思想通了,就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古市镇丰源村支部书记林银龙深有感触地说。
筹措资金,增强村民主体性
建设美丽乡村特别是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除了“三清三拆三整治”,还有许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要建设和完善,需要大笔资金。钱从哪里来,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资金,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南雄市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政府投入是大头。”南雄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说,“除了充分利用上级和本级政府的资金外,我们还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发动乡贤捐助和做活土地文章等渠道筹措资金。”
据介绍,为了敦促那些希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自然村积极筹措资金,南雄市将“完成涉农资金整合”和“具备自筹资金”作为批准施工单位进场的5个前提条件中的2个条件。
涉农资金主要包括种粮补贴、基本农田保护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等。将这些以前直补到户的钱统筹由村集体使用,涉及农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南雄市要求各村民小组必须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征得农户同意。记者在南雄市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中看到一份涉农资金整合协议书的照片。这份协议是帽子峰镇富竹村外溪自然村的村民签订的。他们一致同意将所有涉农资金整合两年,用于外溪村公益事业建设,全村37名农户户主在协议书上签名并摁了手印。
“这些涉农资金直补到每家农户并不多,但我们整合到一起,钱就不少了,可以用来为村里做一些公益事业,还可以搞一些产业,让农户增收。”古市镇镇长朱慧告诉记者,村民们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都给予了支持,该镇申请建设的自然村都完成了涉农资金整合。
除了整合涉农资金,各自然村还通过各种方式动员乡贤捐资。南雄市也多次组织乡贤参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让他们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动员外出乡贤捐资支持家乡建设。
据介绍,目前,该市已整合涉农资金1592万元,乡贤和群众捐助资金2729万元。此外,通过“三清三拆”腾挪出了一批建设用地,也可“变现”部分资金。这些资金全部统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此外,南雄市还从省里下拨给贫困村的奖补资金中统筹出小部分资金,用于交通沿线、重要节点、景区、行政村所在的自然村的村貌提升,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南雄市采取了EPC(公司全过程承包)和以奖代补两种模式,由各自然村自主选择。两种模式各有优势,前者,总承包方能够进行资源的全面配置,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缩短建设周期;后者侧重当地企业的参与度,能更好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据介绍,在EPC模式下,总承包单位也尽可能聘用当地村民施工,提高村民的参与度,让他们增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人翁意识。
做好设计,避免千村一面
沿着一条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走进树木掩映下的古市镇丰源村,记者的目光被道路两旁一栋栋别墅式的民居和一个个木栅栏围绕的农家庭院所吸引。
“这里的民居建筑有点像简欧风格,我们把它作为现代新农村风格。”朱慧介绍说,丰源村是南雄市重点打造的三个特色精品村之一,准备建成综合性农业旅游度假村。原来农户庭院大多建有实体围墙,为了美化村庄,他们做通农户工作,将实体围墙拆掉,统一改为木栅栏,让每家每户的庭院成为一道风景。
与丰源村不同,灵潭村的大部分民居是一色的白墙黑瓦,墙体高耸,属于泛徽风格。据介绍,南雄市聘请专业机构设计了乡村田园风格、泛徽风格、广府风格、现代新农村风格、赣南风格等五种建设风格,以避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留住乡愁。”南雄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三清三拆”阶段,市里就制定了“三保护”措施,即保护好保存较好的土坯房、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古遗迹;保护好古树木;保护好青砖、瓦片、条石、农具等。在美丽乡村建设阶段,各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村庄里原先到处乱扔乱放的废旧老物件“变废为宝”,增添乡村气息。
在灵潭村的恒丰自然村,记者看到,除了泛徽风格的民居,还保留了几栋传统老建筑。吴沁蔚告诉记者,那些建筑名叫“鸳鸯围”,是大革命年代南雄农民大暴动的策源地,由于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为了让红色记忆“醒”起来,村里进行了修复,把它打造成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去年,灵潭村引进了专业的旅游运营商,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周末每天来玩的游客有五六百人,节假日达到了三四千人。靠经营旅游业和发展相关产业,村集体收入由2015年1.5万元增加到了2018年6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由原来的6000元增加到了1.5万元,全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我们把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突破口,从这里突破,让老百姓相信我们基层党组织,相信我们能够把乡村振兴搞好。人居环境整治好了,美丽乡村建好了,老百姓再组织起来,把土地流转过来,把资源整合起来,成立合作社,成立龙头企业,或者通过引进第三方,发展特色产业,一起增收致富,进而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王碧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