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的生命里,我们看到的也是我们自己。春天了,也让我们一点点动起来。把每一次的移动,努力的过程,当作对生命的再创造,怀惴着喜悦。
■ 五瓣花
春天里,有许多节气,我喜欢惊蛰,有让一切动起来的“鼓声”。那日惊蛰,重庆没有听到雷声,但下雨了。据说惊蛰是由雷声引起,传说雷神有着鸟嘴人身,还有一对翅膀。他的周身挂着许多个天鼓,他一手持锤,敲击鼓点,发出隆隆雷声。上天有雷神敲击鼓声,人类也决定在这一天蒙鼓皮,以期制作出更好的鼓。
初春时节,万物都在萌发,枝垭上的紫叶李,点着灯笼的玉兰花,走到拐角处突然出现的一树李花在墙角开得烂漫,石栏里迸出来的紫荆,也有蜗牛出来慢慢爬行……到处都有惊喜。
小动物们因为天气暖和出来了,花儿们经过一个冬天的整理开花了,孩子们在悄悄地长着个儿,那掉落的香樟树叶松脆无比,用手轻轻一捏,碎成几瓣,好香啊……
大自然的每个节点,都做着顺应季节的事,有节奏,有秩序,它们依次更替,不插队,不混乱:立春之后,是雨水,雨水之后是惊蛰,惊蛰之后二月二,龙抬头,然后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也是大自然教会我,事情再多也要一件件地去做,细节一个个地做好,一点点去掉“差不多就好”的习性,尽可能完美,想得周全。我只要念:“像老婆婆纺棉花那样,一手一手地来”,便会安静下来。
《小王子》里的玫瑰,“躲在绿莹莹的屋子里精心打扮,她仔细挑选颜色,慢条斯理地穿衣,一片片地搭配她的花瓣”。我们不知她藏在花苞里究竟有多久,她和太阳同时出生之前,经历了何种黑暗。她默默地打扮一片片花瓣时,究竟怀着何种喜悦的心情,她关在黑暗里,我们看不见,听不见,无从知晓她在如何储存能量,蓄积美丽,那背后小小的努力和精心的打扮无需与人述,甚至她盛放时,也不求人为她赞叹。
在植物那里,真的没有随随便便就露脸的。她们只做着自己喜悦的事,按自己的节奏开始,有秩序地落幕,自顾自地“纷纷开且落”。
那天上儿童文学课,我请孩子们对一句我仿说泰戈尔的诗句:“枝叶求他空中的光明”,小朋友对的句子是:“根系求他地上的黑暗”,但他们又觉得“黑暗”一词不好?我反问道:“黑暗真的不好吗?”
黑暗的地下有土壤,那里有虫子为它们松土,有肥料在为根系提供营养,大树也是从土壤里汲取水分,它们各司其职,慢而有序地认真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是这些过程,你通常都看不见,只有在大树长出新芽时,我们知道它们在生长。
自然之神总是教我们奋力而无痕:比如你看蜗牛爬行,它爬得如此慢,但从不放弃,你远远地看到地上拖出的淡淡水印,才知道它原来走了那么远;天鹅在水里滑行,看起来慢悠悠没怎么移动,可你过一会儿再看,它已从此岸游到了对岸。黑暗之中那些看不见的力量,也是如此,在缓慢地催促生长。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她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地做那些“奋力”却顺应天性的事。我的好朋友泓默说:“植物的萌动、生长、开花或者衰败,会鼓舞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信心和对自己的坦诚。”
仔细观察,在植物的生命里,我们看到的也是我们自己。
春天了,也让我们一点点动起来。把每一次的移动,努力的过程,当作对生命的再创造,怀惴着喜悦。像一棵樱花一样,用“一朵花略大于整个世界”的勇气,用“一心一意,只开一个清晨”的专注,去做一点点奋力但无痕的事。
一天的清晨,可以从整理桌面开始,把书堆放整齐,把咖啡杯放在垫子上,撕下昨日的日历,打开电脑,开启音乐,然后在键盘上开始写作。这样的动,是顺应天性的,是顺应自己的个性的,是充溢着快乐的,让日子的颜色几百次的加进来,就是此刻。
春天也是如此,生动而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