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天是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季节,充满着生长的节奏和焕然一新的惊喜。宋代诗人王观写道:“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今日春分,之后就是清明、谷雨、立夏……大自然的每个节点,都做着顺应季节的事,有节奏,有秩序。春天就该做春天的事。或携亲朋好友踏青赏花,或带孩子去郊外放风筝,即便宅在家中享受一杯春茶,也是不负春光不负卿。
本期我们请了4位女性朋友,娓娓道来她们的春天故事。无论是陪着年迈的父母赏春踏青,还是与故乡的梅花有约,亦或是听着春雷的鼓点,踏着春天的节奏,一点点动起来的小确幸……
让我们怀惴着喜悦,像一棵盛开的樱花一样,用“一朵花略大于整个世界”的勇气,用“一心一意,只开一个清晨”的专注,去开启自己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可辜负,有爱则安暖。
陪父母,过春天
每年春天,我都会抽时间回老家一趟,算是这一年的亲情打开模式。这次回家有两天,老妈每天都跟我走了2万多步。一次是我们去赏花,从醴河走到沙河;一次是我们去乡间挖野草……老妈说:“你一回来我就疯了,你爸把一年的笑都笑完了。” 其实——父母在,我们就是“不知山高水浅的孩子”;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活在“春天里”。
■ 胡杨
对于我来说,春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省亲。
每年春天,我都会抽时间回老家一趟,算是这一年的亲情打开模式。因为老家冬天没暖气,父母一直不建议我回家过年,随着父母年事已高,我也觉得春节回家会给八十高龄的二老添麻烦——比如做饭就一直是老爸的专属。所以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就成了我的探亲日。
前几年,每年三月我和老妹都会带着爸妈“下江南”。桂林、厦门、杭州、苏州、上海、镇江,我们都一起走过了。这两年老爸年事渐高,提出“不再远途旅行了”。
这次回家,我心想总得带父母出去转转吧。其实去哪里并不重要,我在意的是“一起出发”,我们一家原生5口“在一起”。
不知谁说,去少林寺吧,老爸举双手赞成。他说:“作为河南人,还没去过少林寺有点说不过去。”就这样,我们在3月8日这天出发,老哥开车,我们一家5口踏上了“少林之路”。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那天我、老妹、老妈都穿上了我在北京统一购买的格子衬衫,领子是今年最时兴的尖领,可以在脖子上打一个蝴蝶结。这是我们娘仨的节日队服。
话说每年回家,除了赏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陪父母打麻将。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打麻将是最好的养生方法”,老妈的一个牌友也说“打牌能治百病”。而我父母可谓牌场上的“强兵悍将”,基本是我们都怂了,他俩还巍然屹立不倒。
这次回家有两天时间,我们四个人连轴转打牌在8小时以上,坐得我腰酸背痛。可是两个耄耋老人还是斗志昂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体力和精力。
除了打麻将,每次回家我还会请老妈喝一次咖啡。去年8月回家,因为太忙喝咖啡“未遂”。老妈送我回北京的时候说:“记得下次补上。”这次回家,我心心念念都是请老妈“补咖啡”。那天上午8点我们开打麻将,一直到下午3点,我坐不住了,起身说:“我们去河堤赏花,然后去喝咖啡!”
沙河边的红梅已经开了,我们娘仨走走停停拍拍,然后徒步去那家叫“纽约客”的咖啡博物馆。在环境优雅的“老地方”,我点了老妈爱吃的披萨及甜点,当然少不了咖啡。
在我们家,我和老妈脾性相近,属于感性的“文青”类;而老妹和老爸都是会计出身,属于理性的那一类。他俩经常嘲笑我们“笨”,我俩时时鄙视他们“不懂生活”。互怼亦是一种快乐。
每次回家,我都会对比一下父母的健康情况。这次他们又给我带来诸多惊喜。
老妈每天早晨5点半准时起床,去漯河大学操场走10圈。老爸也是很早起床,在家里按摩、捶打,吃完早饭去操场走路。他们一个84岁,一个80岁,平时除了感冒时吃点药,基本没有老年病。前几年回家,我每天凌晨都挣扎着起床,陪老妈早锻炼。如今,我终于跟不上她了,索性就不奉陪了。
这次回家有两天,微信运动显示,老妈每天都跟我走了2万多步。一次是我们去赏花,从醴河走到沙河;一次是我们去乡间挖野草……
老妈说:“你一回来我就疯了,你爸把一年的笑都笑完了。”而我也经常没把他们当“老年人”。
最近老妹在家庭群发消息:《我市建立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百岁老人每月可领500元》。老妈信誓旦旦道:“等着我们给你们领百岁津贴吧。”
其实在我回家前,老爸就已办好了“80岁以上老人生活津贴”。本来说好让老哥带他去办理的,可老爸自己坐公交跑了几个地方,办妥了。我想那一刻老爸心里一定充满了自豪感。
我们总会看到这样一席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道墙。父母健在,90岁的人还是孩子;父母离开,30岁的人已成孤儿。
最近上映的电影《过春天》,谭维维在同名主题曲里唱到:“亲爱的,谁能陪你过春天……不知山高水浅的孩子,就任性又自由……”其实——父母在,我们就是“不知山高水浅的孩子”;父母在,我们就永远活在“春天里”。
春光留不住,有爱则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