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2月6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早起的人生 舌尖上的老中青幼 戏墨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早起的人生

为什么要这么早去单位呢?无数友人问过这个问题。我太太认为交通高峰期容易发生意外,那样就不能保证不耽误上班了。这就是她的思维特点:一般人会根据大概率做选择,而她是根据小概率——“万一”来选择。

■ 朱钦芦

门锁“咔哒”的一声响,把我从甜睡中惊醒。我并不惊慌,知道是我太太出门上班去了;我也不看表,知道此时铁定是将近6点。车灯透过窗帘照进来,随后,伴随着发动机声响的远去,周围又恢复了黑暗和寂然无声的环境。

说起来好笑,一个9点半才上班的人,提前3个半个小时就踏上了上班路。这段路有多长呢?其实不过25公里,路通畅的时候我驾车跑过30分钟。虽然现在路上车多了,但撑死一个多小时也就到了。她却死活不听劝,坚持自己的时刻表不动摇。过去我还上班的时候,为了节省交通成本,我俩共开一辆车,因此我也得不情愿地随她在这个时刻早起和出发。我把这个早起的生活戏称为“三更起床,四更埋锅造饭,五更开拔”的古代军旅生涯。当然事实上我们早上并不在家做饭,5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就出发。

为什么要这么早去单位呢?无数友人问过这个问题。我是第一个这么发问的人,所以早早地就知道了答案。我太太认为交通高峰期容易发生意外,那样就不能保证不耽误上班了。这就是她的思维特点:一般人会根据大概率做选择,而她是根据小概率——“万一”来选择。不过,她也因此从不会因诸如“堵车了”或者“扎胎了”这些意外而耽误工作。她做什么事都喜欢赶前不赶后,保证在时间上留有充分的余地。在别人拎着早点慌里慌张地赶来单位时,她早已经做了健身,买了晚上要带回家的果蔬食品,坐办公室里工作好一阵了。

尽管我还是觉得这么早起床出发有些夸张,但我不得不承认,这反映出她是一个勤快的人。难怪她当初进入一个事业单位开始她的职场生涯没几年,就把所里和部里的“工青妇”的评奖全拿下了。后来去了这家外企,只要公司有优秀员工评奖,我印象中每次她都没有被落下过。在家里,她也是个手脚不停、做事麻利之人,常常获得来自我的奖励——当然,仅限于“口头表扬”。

其实,在早起这条上,我和我太太并没有什么冲突,因为我打小就不喜欢睡懒觉,还被邻人送了个绰号:“早鸡公”。如果说我太太的早起是出于敬业和事业心,我父母那代人的生活则告诉我,养家糊口的压力容不得你不早起。小时候在被窝里常常被马蹄表惊心的闹铃吵醒,那是因为母亲要早起接早班。工厂在离家七八里地远的地方,那个钟点没有公交车,要去接班的大人们都是约在一起顶着星辰赶路。如果要上中班,半夜被闹铃叫醒起床,那就更是一件痛苦的事了。我听到母亲一边起床穿衣,一边困意朦胧却又无奈地长叹一声:“唉!”渐渐懂事后明白了,早起,勤于做事,还是传统文化对人品格的一个基本要求:例如“一日之计在于晨”“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即使贵为君主、大臣,一样要早起上朝,处理国事。所以皇宫里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就被冠名“勤政殿”,这是对为君之人职业操守的规范或提醒。而晚起、懒惰,总是和不好的事情相联系的,例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让曾经的一代英主唐明皇最后成了丧家之犬,落得个丢掉宝座还痛失美人的结局。当然,崇祯皇帝绝对是个例外,即使夙兴夜寐,一心扑在工作上,还是丢了江山乃至性命。那只能怪他的先人太贪睡,以致国家的窟窿大得他再勤勉也补不上了。

前几年我俩有件烦心事:儿子爱睡懒觉!平常他什么时候起床碍不着我们什么,但是周末我们都要做午饭了,他这才晃晃悠悠地爬了起来。这样一来,一家人既不能同一钟点吃饭,还不能一起出门。为此,我们俩没少数落他。后来我们了解到,大约是从留学开始,他就习惯于夜间做事,考试前常常在24小时不闭馆的图书室里熬通宵,以至于现在迁延性地习惯上了晚睡晚起。所以,他的睡懒觉似乎和懒惰无关。不过,我们从许多文章中不时能读到熬夜对身体的种种害处,便一股脑地转给他,希望能对他有所触动。现在情况好了点,他起床的时间往前提了不少,尽管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要求。我们之所以这么在意他的起床习惯,是因为我们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似乎都不喜欢早起,许多人无谓地熬夜,被小小的手机屏幕驯养成了一只只信息饕餮。

也许,两代人在睡眠习惯上也是有“代沟”的?不过,我还是希望这个“代沟”能够统一在健康的要求上,更希望两代人对勤劳的美德能有一致的认同。不管社会怎么变化,这个美德断不能丢。

前几天读到马云先生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大行其道的一段讲话: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未来世界程序化的工作都会被机器所取代。在可以预见的20年内,人类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时,每周只需要上3天班。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人活得更像人,机器更像机器。

这番话当然令人兴奋,但高兴之余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到那个时候不再需要勤劳的品质了吗?那时候我们彻底不用起早了吗?我能想到的是,作为工作,也许我们不会有那么多事了,因为科技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大量的闲暇时间。这些时间可以用来陪父母,陪孩子一起玩儿,做公益,发展个人健康的兴趣爱好,总之,可以有很多很多选择。只是,如果把多出来的时间用来毫无节制地打游戏,刷屏手机,日头老高了还拥衾昏睡,我——不,包括我太太——举双手反对!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