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学鸿
两汉以赋为标志性文体,文人藉赋得官者不乏其人。譬如司马相如,一篇《子虚赋》便声闻于天,引起了汉武帝的关注,从而使他再次出蜀入京,达成入仕的愿望。另如枚皋、扬雄等人无不自此受益。北宋词人周邦彦为能在人才济济的太学中脱颖而出,想到的也是这个吸引皇帝眼球的办法,倾其所学写就七千余字的《汴都赋》。这篇赞歌中,周邦彦用了大量古文奇字,以至于神宗命博学多闻的李清臣读于众人时,字竟多有不识。看不懂的文章最能蒙住人,周邦彦便顺利成为太学学官。
大约正是这篇充满炫技色彩的赋带来的殊荣,让周邦彦大大尝到甜头,索性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创作态度。后世学者常将周邦彦和柳永相提并论,原因是二人都精通音乐,工于词律,擅作慢词,另外都曾流连舞榭歌台,与众多舞伎歌女交往甚密。但以世俗处世哲学来看,周邦彦显然比柳永老练多了。他年少时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所重,但因博涉百家之书,后来竟享有“词家之冠”盛名,真正是玩耍学习做官各不耽搁。相比柳词的“井水饮处”不能见容于士大夫阶层,周邦彦走的路线截然不同。他身居高位,终日与达官贵人相戏,名利自然而来。
周邦彦曾将自己的书房命为“顾曲”, 其 典出《三国志》,周瑜精于音律,知误必顾,时人遂有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邦彦敢于如此自彰,显然是对其努力营设的歌台优雅生活十分得意。这份光鲜工作所带来的安逸,是柳永无法相比的。当然反过来看,这或许也正是习惯了放荡不羁的柳永所不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