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16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经济女性 双创 母婴品牌如何破局新零售? 调查:只有三分之一的员工会付出全部努力 福建南安:巾帼创客决胜英雄榜 在线1对1教育迎来瓶颈期? 读·思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方面是60天内2家倒闭1家裁员 一方面是教育行业融资热度达高潮

在线1对1教育迎来瓶颈期?

■ 张茹雅

1对1在线教育再起涟漪

11月7日下午,学霸君所在的瀚海国际办公楼下聚集了80余人。这些人手持横幅,上面写着:学霸君欺骗员工。当日场面十分混乱,学霸君工作人员拨打110报警。执勤民警将维权代表带走,将此事判为民事纠纷,警方建议双方和解。

随后,学霸君发布一则官方声明,内容大致为:近期,针对新入职的课程规划师(电话销售岗位)进行新兵训练营培训,80余员工因不符合公司要求而被淘汰,属于正常的销售人员录用流程。学霸君CEO张凯磊对相关媒体表示,学霸君每月都要招聘二三百人,淘汰100多人属于正常现象。“当天事件不排除竞品在背后推波助澜,以阻击新一轮融资。”

声明中,学霸君披露了平台的业绩数据。截至目前,公司单月营收破亿,半年营收破5亿元。预计2018年全年营收超10亿元,公司规模持续壮大,业务运营正常。

一次性裁员80余人,几乎是招聘人数的三分之一,到底是学霸君的电话销售岗位求职门槛高?还是公司出现运营“故障”?

虽然公司声明中回复得理直气壮,但一位在线教育的业内人士李荣(化名)表示,这种情况并不正常,公司招聘、培训也需要成本。“如果后期意识到人员过多,那一开始为什么要招聘这么多人?”

他认为,在线教育培训的电话销售岗位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几乎不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可能。

在线教育项目的创业者袁晋(化名)分析了学霸君的裁员原因。他表示,1对1在线教育行业增长期已经结束,机构模式获客越来越难。很多电销客服一周都做不成一单,一个月成交的单数平均值都到不了客服2000元的成本。

“其实1对1在线教育行业的机构都会雇佣大量的电销客服人员,他们几乎扫遍全国用户。来回打了几次电话后,潜在用户越来越少。”袁晋表示,现在电话客服的产单率明显下降,这种情况下,机构必然果断裁员。

公开资料显示,学霸君隶属于上海谦问万答吧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为用户提供拍照上传难题,免费解答题目的服务,这项业务与百度孵化的作业帮类似。

在线教育是伪需求?

1对1在线教育不经济的商业规模,机构疯狂扩张终至停业,相似的事例在10月份连续发生两次,包括“学霸1对1”和“理优1对1”停业事件,拉响1对1在线教育泡沫的警钟。

频频爆雷,1对1在线教育行业一时间风声鹤唳。学霸君“裁员门”再出,行业再一次面对外界的质疑,1对1在线教育是一种健康的商业模式吗?

笔者观察多家1对1在线教育机构后发现,这些机构的宣传语大同小异,多有“1对1定制学习方案”之类的词汇。然而,现实中真的能做到“1对1定制”吗?

铅笔道据此向一名从业老师求证,他表示,“其实并没有定制,教学方式都是一样的。”

另有一位在线教育创业者证实,提供给学生的课程大体是一样,都是教研平台的内容。他解释,“这是为了防止老师个人过度发挥,导致服务不稳定。有很多个性化在线教育平台,所谓的1对1大多是包装出来的,起不了实质性作用。”

通常而言,在线教育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通过网络视频向学生教授课程,再布置作业。平台系统会将学生的作业情况转化为学情报告,而老师会通过这份报告决定学生下一次作业的布置内容。

学生是否会抄袭呢?通过抄袭完成的作业,生成的学习成绩相关数据是否客观呢?这种线上教育形式真的能对学生的成绩起到提升作用吗?

“辅导机构赚的是家长焦虑感的钱,而学生的实质需求就是不写作业或者抄作业。”王明一语道破在线教育的矛盾所在。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1对1在线教学师资成本是导致企业亏损的主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只能在某一时段教导一位学生。至此,老师一天只能教极少的学生。学生白天还得上课,时间有限,老师精力同样有限。“1对1的教师成本相对于1对多要贵得多,成本自然就会上涨。”

另外,雇佣名师导致成本又一次上涨。部分教育平台过于依赖名师,像是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流院校毕业的老师,师资成本自然偏高。

“1对1在线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不经济的商业模式。名师入驻,只会使成本‘更上一层楼’,学霸1对1就是典型的例子。长期亏损,依赖融资方可生存,一旦断裂,资金链随即崩溃。”王明表示。

浪潮退却,谁在裸泳?

2015年,雷军与知名美元基金GGV纪源资本领投在线教育平台“小站教育”2900万美元的投资,依仗“站在风口,猪都能飞”的投资理论,在线教育正式进入风口。

投资圈盛行的一句话是:越是风口,坑就越大。

教育行业近12年来融资数据,2015年的风口期,教育行业融资热度达到高潮。

比达咨询的分析师李瑞祥曾在某一教育行业论坛上发言,他用“狂热、赋能、突围”三个关键词形容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在他看来,2017年开始,投资界开始回归理性,在线教育行业一直是资本追捧的对象。

就拿2018年上半年来说,素质教育领域融资金额为74.36亿人民币,许多新兴领域都逐渐受到了用户的关注,在线教育行业“不差钱”,且竞争日趋白热化。

一直以来,在线教育平台的盈利能力,持续遭到外界质疑。2014年,梯子网、那好网关停的消息,也被不少人解读为在线教育行业倒闭潮来袭的前兆。面对这样的困境,业内人士指出,K12教育的机会还是在于线上与传统线下教育紧密结合,互联网基于切实数据分析,并跟踪用户的学习情况。

在线教育从业者张华(化名)表示,在线教育本质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以互联网为介质,学生和老师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正常上课,打破空间限制,教育机构可以节省场地费等费用,用于教师薪资、平台运维等方面的支出。

除此之外,他表示,目前多数金融机构会秉持“宁可投错,不可错过”的心理,抱着追风的投资心态,一时间大量资金涌入在线教育赛道,行业被快速“催熟”,过度包装之余,最终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

在线教育领域,一面是强烈的市场需求,一面是狂热的市场扩张和有待验证的商业模式。

浪潮退却,谁在裸泳?时间会回答这个问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