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东阳
延长产假、提供购房补贴、增加生育津贴……全国多地相继出台二孩生育鼓励政策,引发生育问题新一轮热议。(《新京报》8月12日)
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生育政策调整后,全国2017年二孩出生人数比2016年增加162万,这显然低于国家有关部门的预期。更重要的是,2017年全国一孩出生人数比2016年减少249万,二者相抵,造成“总和生育率”提升不明显。
国际上认为,“一国或地区妇女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的指标到2.1才是一国实现和维持代际更替的基本条件。而我国则多年一直在1.5至1.6之间,即使是在“全面两孩”后的2017年,这一指标也仅为1.7。而现在出台“鼓励生二胎”政策的辽宁省和湖北宜昌市,2015年总和生育率仅为0.9和0.72,属于1.3以下的“极低生育率”,对人口更替和未来发展显然构成严重威胁。即使出台了“鼓励生二胎”的一系列政策,但从当前情况及国际经验看,实际效果有限,显然不能寄予太大期望。
有研究表明,经济压力是影响生育二孩的决定性因素,其次为教育压力和照料压力。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来,养一个孩子尚属不易,再生二胎甚至更多孩子,简直不可想象。更重要的是,我国育龄妇女中20岁至34岁生育旺盛年龄人群已由2000年峰值时的1.66亿降为2010年的1.61亿。尤其是随着“60后”“70后”逐渐退出育龄期,第一代独生子女成为生育主体,育龄妇女人数还将不断减少。
同时,人们生育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年轻人早摒弃了“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少生优生”的社会主流观念。在多重因素制约下,即使一些地方出台政策“鼓励生二胎”,但其配套政策恐怕也是一时难以奏效,整体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在优质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新生开始报名的时候,有多少家长不是半夜排队等号,如此“一位难求”的现状,吓退了多少人“生育二胎”的想法?
显然,各地出台的鼓励生育二胎政策,确实没有切中要害:因为政策根本解决不了人们担忧的经济压力、教育压力和照料压力难题,而这些,才是人们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是决定人们是否生育孩子的根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