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尘
焦虑如同传染病,在部分家长中蔓延。如何摆脱焦虑的困扰?
一方面,家长需要学会“自救”。
有家长表示,只要孩子能自觉自律,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好,事事处处少让人操心,家长的焦虑情绪自然就能缓解。果真如此?其实不然。一个人的焦虑情绪和焦虑程度是源于自身的心态,并非由他人决定。具有焦虑人格的家长,即便孩子很优秀,他们也能找出焦虑的理由,正所谓“瞎操心”。
要想摆脱焦虑情绪,家长首先要从内因而非外因入手,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优秀,发现孩子身上的“美好”,以鼓励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每一点小小的变化。这是孩子成长的阳光雨露,有了它的滋润,孩子才会越来越好,家长自身的焦虑情绪自然也能“降温”。
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世间的事情,从来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孩子今天的成绩,并不代表他的未来。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永远的落后。而且,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特长都是不同的,智慧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长项,鼓励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并找到合适的途径帮孩子扬长避短、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着眼于孩子的长处,家长的心情也会愉悦;而如果总是与别人攀比,盯着孩子的毛病,很容易会忧心忡忡,以悲观的视角看孩子,无异于自己找不痛快。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人生的意义在于,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非父母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的现在和未来,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父母与其规划孩子的未来,不如激发他们内在的主动性,使之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地学习、做事。因为,父母规划的,未必是孩子想要的,而偏离了父母设计的“完美”的路线,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孩子的人生暗淡无光。有时候,有心栽花,花不一定开,无意插柳,柳却有可能成荫。如果父母执着地设计孩子的人生,很可能是自寻烦恼。
另一方面,从社会大环境看,家长的教育焦虑,与当前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和相对单一的招生考试制度相关,为了让孩子分数过硬,家长们不得不利用一切时间拼命为孩子“加码”。从根本上说,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让家长们从容地为孩子选择教育路径;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改革也应跟上,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