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8月12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文明周刊 文明 合肥“城市阅读空间”:暑期书香送清凉 消弭知识获取鸿沟的机构越多越好 黄永绂:“阳光妈妈”和孩子们 一位八旬老人的教育经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弭知识获取鸿沟的机构越多越好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国民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国家的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应包括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提升。而二者的“双提升”,除了借助各种渠道的文化、道德培养之外,还有赖于个人阅读。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思想家培根的这句名言,精准地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意义。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3年来,全民阅读风气渐浓,书香飘满各个角落。

今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长。在国际纸质图书阅读量普遍缓慢下降的形势下,能有这样的增长殊为不易。但是,相比日本人均年阅读11本书、韩国9本、美国7本、法国8本的数据,仍有一定差距。而报告披露的“近四成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的民众主观感受也印证了这一点。

出现这样的状况,除了阅读媒介的多样化分流了一部分读者,用手机、平板电脑阅读等方式看书没有纳入阅读统计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阅读场所的不足、阅读氛围不够浓厚。

湖北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8)》显示,对于“2016年使用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这一题项,选择图书馆的人数最多,占总样本的比重达30.90%,这表明,图书馆是2016年最受民众欢迎的公共文化设施。同时,来自文化与旅游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基本建成,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3139个。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农民的阅读率、阅读量和城镇居民相比都落后不少,特别是农村儿童的阅读与城镇儿童相比差距很大。

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努力,尤其是需要加大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设施的作用,为全民阅读提供氛围孕育、习惯培养和实体支撑。合肥“打造15分钟阅读圈”的文化惠民工程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阅读场所,更注重优美环境的营造,将阅读变成“悦读”,让民众爱上阅读,这样的人本做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承载思想之船的阅读场馆,如同蕴藏无限宝藏的“阿里巴巴的山洞”,为不同身份的读者捧出精神的饕餮盛宴。或许在不少层面,人与人之间差距悬殊,但在知识面前,在阅读场馆里,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正如15年来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不拒乞丐、拾荒者的杭州图书馆的馆长褚树青所言:“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鸿沟的重要机构。”如此消弭知识获取鸿沟的机构,有如培植文明的土壤,越多越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