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8月12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文明周刊 教育 如何让意外伤害远离儿童少年? 让孩子从小学习独处 最好的教室就在你家客厅 吉林磐石: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亲近大自然 快乐过暑假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孩子从小学习独处

■ 杰西卡

女儿小D在幼儿园,每天户外活动后,老师都不急着让他们进教室,而是在通往教室的过道里,让孩子们靠墙壁坐好。老师蹲下来,一个一个地问:“今天的教室里有橡皮泥、水彩画、水池、积木和厨房,你想去哪里玩?”

孩子们告诉老师,然后才进教室。但有的孩子会说:“我也不知道玩什么”。这样的孩子就去教室的安静角,先在那里待一会,直到有了决定后再行动。

我第一次去幼儿园做家长志愿者时,出于好奇就坐在那个安静角,和一个小女孩聊天,“你看,Dorothy在玩水,你要不要和她一起啊?”女孩却一脸认真地说:“不用啊,我还在思考,每个人不需要非做和其他人一样的事情,关键你要想清楚自己喜欢和想做的是什么。”

我当时不禁“哇”了一下,孩子真的是天生的哲学家啊。果然,没过多久,女孩对我说:“我今天想画画”,然后一溜烟地坐到了画画的桌子旁。

这家幼儿园的园长说:“学会和自己相处,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多少成人都做不到,因此我们更需要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这个能力,会独处的人今后的人生一定会更不同”。

我们从小被教育“生活需要过得充实”,于是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生活被父母安排得“很充实”。慢慢地,我们心里就有一份“怕”,害怕无所事事,害怕一个人,害怕无聊寂寞。成为父母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希望替孩子安排事情,其实本质反应的恰恰是我们内心的怕。但这份怕变成了阻碍孩子自主成长的绊脚石。从小到大被安排好、被督促长大的孩子,会大大削减内驱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

回应的艺术 我一直提倡对孩子的需求无条件响应,尤其是孩子生命的头三年,他就是通过我们抚养人的反馈来逐渐形成对自己和外界的认知。当孩子可以认识到自己是无条件被爱着时,他们就会有更高的自尊自信和更足的安全感。

所谓无条件响应包含几个元素:行动响应、语言响应和响应时间。从孩子刚出生到3岁,我们可以逐步慢一拍:从“第一时间行动响应”,慢慢过渡到“第一时间语言响应,然后根据正常的节奏予以行动响应”、直到最后“鼓励孩子自己行动”。

这个回应的速度,孩子还是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接纳了,但这样的一个缓冲,就是在帮助孩子创造生活的“留白”,让孩子慢慢开始适应那个片刻“要靠自己一个人”的感受。

慢慢地退出 女儿2岁前,在陪玩的过程中我会侧重培养她的各种玩耍能力。2岁后,我就有意识地给她的生活留白,我缓慢退出。

选择一个她最喜欢玩的游戏,我坐在离她稍微远一点点的地方,看着她玩,但这时一定要控制自己想要指导夸奖的欲望,更要控制上手帮忙的欲望,就是离她一定距离静静地看着孩子玩。

一开始,这样的状态不会持续很久,她自己摸几下马上就会要求我一起玩,我马上回应。但只要我们有意识时不时提供这样的机会,孩子就会越来越习惯于父母“缓慢退出”的过程。

之后,我就和小D在两个平行空间,但要确保自己的心还在。比如我家是半开放式厨房,有个窗口我探出脑袋,游戏垫上的小D就正好看到我。

她自己玩一会会想到我,开始大喊,“妈妈,妈妈”,这时我就探出脑袋回应,“妈妈在呢,小D在这里玩,妈妈在厨房忙”。一开始,其实说完这句话,我就必须出去陪小D玩了,但这样的缓冲让她明白,妈妈不在身边,自己也能玩,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是第二步,让孩子体会到,即使物理距离上父母不在身边,父母的心还是和他们在一起的。

现在小D也会和我说,“妈妈,我无聊了”,我每次都兴高采烈地回应,“那我们一起想想可以玩什么呢!”当我控制住“她需要我帮助,她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个念头后,我真的发现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会找乐子。

小时候知道自己想玩什么,长大后就能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上班后就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反正父母/老板让我做的”,这就是内在驱动力萌芽的土壤吧。

给每天的生活留白一点点,让孩子体会一点点的无聊,这不是偷懒或撒手不管,而是一种智慧。因为只有外面的世界安静了,孩子才能学会静下来了,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听到自己的内心,才能了解自己。

适当无聊,学会独处,滋养的正是孩子独立思考和内在驱动力!

(作者为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育儿专家,著有《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