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你们的同龄人,他在去年数学世界锦标赛上不但获得了名次,还被美国邀请参加一个交流活动。受邀请的同学一个个都登机前往美国,他却在家暗自落泪,因为父母和婆婆都吸毒,家里拿不出钱去美国。”“阳光妈妈”黄永绂在预防毒品进校园活动中给同学们讲毒品的危害。
黄妈妈讲毒品的危害从不说教,都是用一个个小故事告诉听众:毒品会给家庭、给受害者带来多大的伤害。“故事能打动人,能深入人心。”黄永绂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说,“不是我一个人,我们有一个团队,从最初的两个人已经发展到700多人。”
72岁的黄永绂是这个团队的领头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妈妈”禁毒志愿者协会会长。4年多来,黄永绂和其所在的花溪阳光就业家园先后帮扶救助戒毒康复人员200余人次,让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
因爱走近戒毒康复人员
在2012年的一次传统文化交流会上,黄永绂认识了贵阳市花溪区禁毒办聘请的美沙酮门诊心理咨询师李萌。她看见吸毒成瘾人员瘦弱的身体、木讷的表情、怨世激愤的心态、渴望无助的眼神、暴躁的脾气、粗俗的言语……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她。于是,一向热心公益的黄永绂决定,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投身到帮助这些吸毒人员的志愿者行列中。
“正是由于有一群像黄妈妈这样有爱心的人士参与,花溪区禁毒志愿者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贵阳市妇联副主席王晓英介绍说,2012年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就业家园”挂牌成立时,“阳光妈妈”禁毒志愿者协会随之诞生。
“一开始与他们交谈时,员工都十分别扭,不正视我们,只会点头哈腰地应付。我们投入了很多感情才使他们愿意真诚交谈。现在,员工们看见我们都亲热地喊‘老妈’。”黄永绂对记者说。而员工们则说:“有‘老妈’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用爱打开戒毒康复人员心扉
“有家就有妈,有妈才是家!” 多年来,“阳光妈妈”一直陪伴着她们的孩子们(阳光就业家园的员工)。她们还开展有利于员工身心康复的文体、联谊、咨询服务活动,比如举办传统文化和诗书画讲座、技能培训、员工运动会等,还帮助四对员工夫妇在家园举办了婚礼……
家园中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员工们受到感化和熏陶,增添了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员工李敏(化名)说:“阳光就业家园中没有歧视和冷漠,我们在这里感到很温暖,很开心!”
2012年11月,刚刚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王博(化名)来到“阳光就业家园”。当“阳光妈妈”了解到他身边无亲人,生活上一无所有之后,帮他租房子,还给他交了三个月的房租,购买日用品,并从自己家中拿来床上用品、电炉子,将他的小家布置得很温馨。王博感激地说:“‘阳光妈妈’给了我亲情,我来到家园就像来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关爱促进戒毒康复人员回归
有一次,黄永绂用亲身经历为员工讲授传统文化《弟子规》,员工汤莉莉(化名)对她说:“老妈,有件事我做错了。前些年我为房产与兄长闹翻。现在我感觉到,这不应该。还是老妈讲得好:‘兄妹只有今生,没有来世。’我想请老妈陪我去向兄长道歉。” 黄永绂便陪着汤莉莉向兄长赔礼道歉,现在兄妹关系和好如初。
陶涛(化名)是阳光就业家园的一名员工,妻子曾是一名吸毒人员,也是阳光就业家园的一名员工。来到阳光家园前,由于两人长期无正当职业,都有过十多年反复吸毒的经历,他们想要结婚的想法遭到了陶涛母亲的强烈反对,冲动的陶涛还用过自杀的方式来逼迫母亲同意婚事。
走进阳光就业家园后,他将想结婚的愿望告诉了“阳光妈妈”。于是,阳光就业家园的管理者和“阳光妈妈”来到陶涛家进行家访,做其母亲的思想工作。之后,阳光就业家园还承担了为陶涛筹办婚礼的工作。
“以前我从来不敢奢望能有自己的婚礼,没有‘阳光妈妈’们的帮忙,也不会有今天的我。”现在的陶涛在阳光就业家园工作表现出色,没有出现复吸的情况,成为第一批和家园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