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县镇北村创建省级文明村,村民争做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新农民、新居民;新乡贤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村寨成立公益服务队……
□ 雷华
走进云南省龙陵县镇安镇镇北村,只见一条条水泥路把寨子与320国道和热水塘温泉度假村相连接,一块块茶园、核桃园、麦田、烤烟地环绕着寨子,一幢幢红砖黛瓦的农家小院漂亮整洁。
镇北社区有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以粮食、烤烟、茶叶、畜牧等产业为主,201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3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51元,近年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村社区党组织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党支部。
“现在村容美了,到我们这里游览的人多了,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新农村建设让我们过上了富裕文明的生活。”几位正在清理村道排水沟的村民兴奋地说。
“钱袋子喊富,脑瓜子叫渴。”这是前些年镇北村流行的一句话,意思是经济发展了,文化生活却没能跟上来,“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曾是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来,镇北社区村民富而思文,人人争做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新农民、新居民。如今,4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建成了8个农民文化大院、2个村情展馆,成立了一支文体活动队,常年开展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过去,牌桌、酒桌是不少村民闲时的选择,现如今,文化室、科技培训班、远程教育放映点成为村民最喜爱的去处。年过70的村民张灿聪感慨地说:“如今,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文化生活了。”
镇北社区把公民道德建设融入文明村创建中,利用宣传栏、文艺演出、乡村讲堂等多种形式,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平安村寨”“五好家庭”“六评六比”等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创作文艺节目公演,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笔者看到,村里的文化墙上和不少村民家里都贴有“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同心干、创家业”“同家乐、童叟和”“天道酬勤”“治家重德”等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箴言和家训,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约束行为规范,群众的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家家户户遵纪守法,尊老爱幼。
据介绍,社区党总支聘请了30多名退休公职人员、民营企业家和族中长者组成“新乡贤”议事会,参与社区村务管理。议事会下设红白理事组、文体活动组、环境卫生但、物业组、民事纠纷调解组,乡贤根据个人专长担当职责,定期参加村民议事会,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村里还开通了QQ群、微信群,一个个闪动的头像,一句句温暖的网络问候语悄然融入普通村民家。
各个自然村寨成立了义务护村队和消防队,建立了民事调解小组。30多名调解员活跃在村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家小政委”。他们积极调解民事纠纷,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社区成立了谈心室,由社区“两委”和监委干部轮流值班,为群众解“心结”送温暖,做到了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社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生活环境改善了,可新的问题也出现了,今天东家断电,明天西家自来水管堵塞。为此,各自然村寨成立了公益服务队,建起了微信群,随时为村民无偿提供服务,大到修理农机具,小到换个电灯泡接个水阀,他们总是有求必应,深受群众好评。
对于参加公益服务的村民,社区“两委”和监委在公开栏张榜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村民参加公益服务,既培养了村民的服务意识,又实现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监委会主任董诗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