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徐旭
一名女性被其丈夫故意伤害,法律援助及时介入使该案由故意伤害罪改为故意杀人罪量刑处理,有效维护了女性的合法权益;为物业工作人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热水热茶和休息场地的暖心驿站,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6点开放,向整个社会传递了爱心和温暖;在棚改地区设置家庭矛盾调解处,提供拆迁政策咨询,维护了重大项目实施地区的和谐稳定……以上全部来自社会组织。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妇联以服务妇女儿童家庭需求为立足点,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通过引入社会工作、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专业性服务,重点关心关注再婚妇女、失独母亲、单亲妈妈等群体的特殊需求,不断探索创新项目化管理模式,让社会组织成为妇联工作的左膀右臂。
2012年,东城区妇联作为北京市试点区县之一,最早将社会工作理念和项目化管理引入妇女之家建设。“找准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的结合点,才能更好地让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东城区妇联主席杨立萍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介绍,2013年,区妇联通过开展《东城区社会组织现状调查与分析》专题调研,摸清了全区539家注册的社会组织情况。与27家服务妇女儿童的社会组织确立了联系。制定下发了《东城区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推进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了社会组织与街道、社区妇联工作对接会,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服务妇女儿童需求提供了无缝衔接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为了让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妇联的工作,东城区妇联敞开大门汇集各方力量,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面向全市公开招募社会组织参与服务。“2017年,共有26家社会组织向区妇联申报95个项目,为妇联工作提供了充足的项目资源。” 杨立萍介绍,为了聚合、引导社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区妇联委托有经验的支持性社会组织,从项目的申报到社会组织运行管理、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度培育,打造成立东城区妇联社会组织之家,形成互相支持、取长补短之势,助力东城区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据了解,自2012年起,东城区妇联就启动了项目化运作,按照自主申报、项目审批、中期督导、综合评估四个阶段推进工作。在广泛征集项目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家庭文明、维权保护、志愿服务、家庭教育、组织建设5类重点项目,以及技能提升、文化生活两类群众性参与项目,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为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跟踪督导的基础上,2016年,区妇联首次将第三方评估监测机制引入,对7个街道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和指导,切实增强了项目的社会服务效果。
2018年4月3日,东城区妇联成立了北京市首家社会组织之家,制定了《东城区妇联社会组织之家公约》,建立了联席工作委员会。杨立萍表示,社会组织之家的成立将更好地为社会组织搭建平台、汇聚资源,有序引导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有效提升妇联社会服务工作的组织化、专业化、项目化、标准化程度,同时让社会组织在与妇联的合作中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