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贾莹莹
如今,在辽宁抚顺提起妇联,听到最多的是这个组织了不得,有人气、有资源、有实力,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抚顺市妇联主席杨晓琳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近年来,抚顺市妇联改革全面发力,有效解决基层缺编制、缺经费、缺人员、缺活动场所难题,在强“三性”、去“四化”上用心用劲,妇联呈现一片新天地。
“小盆景”变成“大森林”
记者走进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街道雷锋社区,墙上的妇联组织机构格外醒目:主席1名、副主席2名、执委15名。社区妇联主席吴振华告诉记者,原来社区妇联只有1名主席,工作实在干不了。现在好了,20来人八仙过海,共同为社区妇联献计出力。如今,1+2+12已成为抚顺所有社区妇联机构的标配。
据悉,针对社区妇联工作任务重、人手少、资源短缺的问题,抚顺市妇联着力在组织设置上寻求多点突破。
一是广纳“实力人”。2014年7月,选取雷锋社区等72个社区妇联为试点充实工作力量。2016年底,全市各级妇联由1056人增加到15522人,原来的小“盆景”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大森林”,彻底解决了缺编制、缺人员问题。
二是配强“当家人”。抚顺市妇联积极协调,争取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给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当家人高配待遇,由此,实现了历史上三个百分百的新突破,即社区妇联主席100%由社区女书记担任,乡镇妇联主席100%为党委委员或享受党政副职待遇,社区(村)妇联主席100%进“两委”。
三是培养“明白人”。新组建的基层妇联队伍大部分是社会兼职人员,为了让她们进入角色,做好妇联工作,抚顺市妇联加大对妇联干部和执委的示范培训和全员培训,并创新组建妇女工作巡讲团,走进乡镇(街道),设立微课堂,采取互动式,对妇女工作应知应会的内容进行“灌输”,让庞大的执委队伍会做妇联人、会说妇联话、会干妇联事。
妇联“家”兴人旺
在社区(村)“妇女之家”建设早已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2015年底,全市乡镇(街道)分别建设“妇女之家”,并逐步向广场、家庭和“两新”组织等延伸。同时,推行妇联区域化改革,抚顺市妇联从组织联建、队伍联管、阵地联用、活动联办、制度联动、典型联树入手,创新构建了“一轴三网”区域化组织体系,全市建立妇女小组、妇委会3164个,覆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团体会员、商圈、宗教、网格和各类巾帼团队。“我们努力把‘家’建在妇女儿童身边。”谈起这些,杨晓琳兴致勃勃。
致力于把“家”建在妇女儿童身边,让“家”更有活力、有吸引力、有影响力,抚顺市妇联加强资源“四整合”。整合党政资源,抚顺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出台文件明确“每年应在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社区工作经费中统筹解决一定资金作为妇女活动经费,确保专款专用”,并保障党的基层组织阵地与妇联共用、资源共享;整合自身资源,抚顺市妇联先后推出并指导开展“我爱我家·美丽绽放”“我爱我家·爱暖童心”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妇女儿童广参与;整合执委资源,调动各级执委积极性,各显其能,推动“家家”有活动。
为规范“妇女之家”建设,抚顺市妇联探索推出“星级评选”法,按活动次数、规模和效果,设立一到五星级标准,激励基层管好“家”。目前,全市1002个“妇女之家”中,三到五星级达到682个。同时,推出执委履职考核细则,列出执委开展活动“必亮妇联名、必打妇联旗”等16项指标,还制定了执委积分制度、轮值主席制度和评选表彰制度,形成建、管、用长效机制,激励执委发挥优势,尽职尽责,活跃“妇女之家”。各级执委已认领服务项目8163个,1110名执委荣获市级“十杰百佳千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