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4月18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让农民工出得去留得下干得好 西城标准:离红墙最近,也要跟百姓最亲 董桂芬:我与航天员“同呼吸” 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最迟3小时内必须报告 冯玲当选广东省妇联主席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城标准:离红墙最近,也要跟百姓最亲

老人们在新北社区养老驿站度过休闲时光。 (赵梓涵/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赵梓涵 徐旭

古朴的灰砖、整齐的商铺、盛放的花海……

指着从出生就居住在这儿的前门西河沿街,张玉清老人满是欣慰,“原来这条街可乱了,自从整修后不仅沿街建筑的外立面贴上了新砖,危房也修了,架空线也没了。”最让她高兴的是,院内外的地下管线全都重新铺装,再不用担心下雨院里积水了。张大妈觉得,“日子越过越舒心”。

紧靠红墙,辖区内有中央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654家——“与红墙最近的地方,工作标准必须最高”;

贴近百姓,下辖15个街道261个社区,常住人口110多万——“小事要当大事办,工作标准必须一流”;

如今,西城,这片离红墙最近的地方,以“红墙意识”为引领,正在不断努力肩负起“人民的名义”,让“离红墙最近的地方跟百姓最亲”。

“百姓家门口的事百姓说了算”

“您瞧,我都快把这儿当家啦!”坐在养老驿站活动室里,快70岁的张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退休十多年,家住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新北社区的张阿姨觉得“越来越没意思”,儿女都要上班,她每天最重要的事儿就是“压马路、逛超市”。

听邻居说社区里开了一家养老驿站,张阿姨抱着试试的心态来看看,“没想到一来就没离开”。

每天下午,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养老驿站,打打牌、聊聊天。“大家都是附近居民,相处得特别好,生活有意思多了。”

张阿姨所在的新北社区养老驿站去年11月正式营业,300平方米的面积包含了照料室、康复区、活动室、餐厅等功能空间。

走进驿站,从柔软舒适的桌椅到整齐排列的床位,从墙上琳琅满目的老人照片到小黑板上的日历、温度提示……温馨的味道浓浓弥漫。

“我们社区的老人对餐饮,基础医疗、健康指导需求比较多。”西城区德胜街道工委书记孙广俊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基于这种实际需求,养老驿站涵盖了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残服务、健康指导等多种功能。

瘫痪有人护理、吃饭有人送餐、看病有人陪同……如今,在新北社区,越来越多的老人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变,从一场特殊的居民联席会开始。

去年3月20日,新北社区居委会活动室内,来自新北、新明两个相邻社区的40名代表在此召开了联席议事会。

“我觉得,咱们社区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老人多,二是买菜难。”一名居民代表的话让大家频频点头。“白天上班,老人自己在家实在是不放心。”还有人补充。

……

最终,40名居民代表不仅投票选出了即将开张的社区便民菜站的服务商,还通过了养老驿站的规划设计。

“知屋漏者在檐下”,民生短板在哪里,百姓自己最清楚。

新北社区所在的德胜街道,之所以能精准地帮居民解决实际困难,源于西城区建立的“民生工作民意立项制度”。

2017年,新街口外大街“开墙打洞”封堵后,德胜街道主动来到社区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疏解腾退出来的空间怎么利用?居民需要哪些便民服务设施?街道以“民生工程民意立项”形式,决定将治理完成后的底商承租下来进行整体规划,建便民菜站、养老驿站、早教中心,为居民提供服务。

“百姓家门口的事嘛,百姓说了算” 孙广俊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最大限度为民意参与民生工作搭台的方式,如今,街道的民生工作再不“剃头挑子一头热”了,而是更聚人心、更接地气、更顺民意。

民生工作民意立项的推行,是西城区深化红墙意识的生动体现。

2017年西城全面建立民生工程民意立项机制至今,已完成132个民生项目,涉及住房条件改善、公共设施、社区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西长安街灵境胡同老楼加挂电梯、大栅栏前门西河沿街乱停车等问题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解决。

“老百姓的小事儿就是我们的大事”

“哟,咱们的街巷长来了,这满头大汗的,又是打哪儿刚忙活完啊?快进来喝口水……”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提前约定,每天,这位“80后”基层女干部都会在巷子里转上一转。遇到问题了,能第一时间解决的决不拖到第二天。

用脚步丈量街巷,用行动践行红墙意识。

这位“胡同管家”刘美娜,是西长安街街道东安福胡同的街巷长。

她所在的这条毗邻国家大剧院的东安福胡同正在忙着提升街巷文化内涵和品质——青砖灰瓦的院落、新添的十来处绿植,让这条始建于明朝的胡同显得与众不同。

“这些绿植大多是整治背街小巷后增加的,有十四五处吧,都是由各家认养的,照顾都特别精心。”刘美娜说。

记者看到,在胡同的东侧墙壁上,有一溜文化橱窗,数量多达六七十个,贯穿452米的东安福胡同。刘美娜告诉记者,因为东安福胡同西临北京音乐厅,东接国家大剧院,因此要对胡同的文化气息进行提升。

曾几何时,这条小街还被随意摆放的堆物堆料、顽固的违章停车旧疾困扰……种种乱象不仅让这条背街小巷丢掉了传统风貌,更让群众深受困扰。

而如今的东安福胡同,早已度过拆违期,进入文化提升期了。

东安福胡同的变迁并非个例,这一变化源自西城区推行的背街小巷整改制。

去年4月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战役”在西城打响。全区提出要利用三年时间完成1331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务,努力让街巷胡同成为有绿茵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儿的公共空间。

然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西城区又推出了街巷长制,把干部推到第一线,1402名街巷长“走马上任”。

拆除违章违建,增加便民设施,提升胡同文化内涵……街巷长们用脚步丈量街巷,以为民服务的热情啃下一个个“硬骨头”,使昔日“脏乱差”的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

“我们离红墙最近,与老百姓最亲。作为基层干部,老百姓的小事儿就是我们的大事。”刘美娜如是说。

为百姓服务要完善到“最后一米”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干净的公厕!还配着儿童座椅,考虑真周到。”在大栅栏游玩的游客张姗,在赞叹大栅栏历史风貌的同时,还对这里的公厕建设和管理水平赞不绝口。

张姗称赞的公厕,位于大栅栏珠宝市45号。

记者看到,这个改建后的公厕外墙采用仿古砖面,与大栅栏整体风格统一,每个厕间都安装了扶手,在新增设的第三卫生间内,马桶、婴儿座椅、置物台一应俱全。尤其是中央空调和除臭装置,更是让公厕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毫无异味。

除了景区,胡同里的公厕也在悄然改变。

在陶然亭街道龙爪槐胡同住了30多年的兰大姐有一块“心病”——胡同里的厕所,“坑位少、臭味大、蚊蝇多,因为上厕所没少受罪”。

指着今年年初改建完的新公厕,兰大姐感慨不已:“原来女厕只有3个厕位,现在增加到了7个,不用排队了,而且还增加了空调、新风系统,冬暖夏凉、一点儿味儿都没有了。”

如今的西城,正在经历着一场“厕所革命”,“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闻着不臭”这12个字是现阶段“厕所革命”的目标。

“为老百姓服务要完善到‘最后一米’。”西城区环卫中心基建科科长康勇说,近年来西城区财政每年投入数百万元,逐步改善着公厕的条件,新风除臭、烘手器、暖气、节水便器等都已普及。

从过去找厕所难、公厕设施老旧、卫生状况差的状况,到如今公厕数量增加、标识醒目、整洁卫生、设备齐全,西城区“厕所革命”让公共厕所大变样,切实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

“为人民服务,是红墙意识的最直接体现,西城广大党员干部将继续以首善标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提升改善民生水平,提高城市温度。” 西城区委书记卢映川如是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