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4月14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 治理 同兴村的“共建同兴”实践 放两万鱼苗 保治水成果 活跃公共生活,激发村庄内生动力 乡村女专干“老董” “无负可减”折射农村学校师资薄弱困境 山村年年评模范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负可减”折射农村学校师资薄弱困境

□ 曹灿辉

繁重的课后作业、上不完的辅导班……这是城里娃的常态。相较之下,农村娃的课后生活更简单:帮家长煮饭洗碗做家务,或三五成群一起玩耍。近日,《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右所镇吉花小学,这是一所坝区半寄宿制农村小学,有355名在校生。吉花小学校长孙文娇说:“对农村孩子来说,减负后几乎没有什么课外负担,要想确保孩子学业水平不下降,学校必须主动‘增负’。而开齐各门课程、开足课时,就是最好的减负。”

相比城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农村中小学生课业“无负可减”,背后其实折射的是农村中小学校师资薄弱困境。

比如,吉花小学校长孙文娇说,在西部农村偏远地区、特别是规模较小的村小,不少老师同时任教多个科目。想要开齐音体美课、配齐专业老师并不容易,而且老师的专业素质也不高。也有基层教育工作者说,部分学校为了排课方便,简化程序,甚至存在由两位老师主要负责一个班全部教学的“包班制”情况。数学课是体育老师教的虽然夸张了点,但体育课是数学老师教的可挺普遍。

出现这种现状,主要是农村中小学校生活条件艰苦,教育教学工作繁重,待遇低下,不少年轻教师想办法往城里调;新增农村教师数量少,退休教师数量多;教育主管部门专业教师招聘少,农村中小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因此严重不足。

这种现状,使农村中小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造成农村生源大量向城镇转移,困扰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成为影响地方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亟须破解的大问题。

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推进本土化培养,面向师资补充困难地区逐步扩大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规模,为乡村学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合格教师。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这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可谓是破解农村中小学校师资薄弱困境的良方,笔者认为,要让计划落到实处,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更需根据各地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一方面要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不足问题。比如,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畅通农村教师晋级通道,改善教师办公环境。要定向培养农村教师,毕业后统一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不用再四处奔波找工作。要本土化培养农村教师,可以面向本地学生招生,毕业后哪里来回哪里去,有些教师就在家门口工作,便于照顾父母家庭,安心从教。

另一方面要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教学质量不高问题。要对现有教师进行在职全员培训,注重师德、师能培训,实施“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教育,提升教师水平,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上下合力,多方行动,才能破解农村中小学校师资薄弱困境,振兴乡村教育。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