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周玉林
□ 刘现虹
日前,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马厂镇小河村返乡创业“扶贫车间”,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干着活,他们在为浙江义乌的客户进行来料加工。“咔咔咔”的响声伴随着娴熟的动作,一两分钟一件围裙就加工完成。
“缝纫机一转动就能挣钱,我们不用再外出打工,守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了。”女工吴明芬一边干活一边笑着说,她在浙江打工10年,听说家乡办起了缝纫厂,今年回家过完春节后便决定留下来,不再到外面奔波,“在村里打工还可以照顾家,就算有时候要加班,也可以带回家做,方便得很。现在只要订单多,我的收入也会高上去。”
镇宁县马厂镇负责人介绍说,“扶贫车间采取订单式的生产方式,商家都是浙江省义乌市客户,他们把样品、材料发过来,我们按样生产,既不需要占用大量资金进原材料,也不担心销售,只有加工和物流费用,你看每天我们和远在义乌的商家直接微信沟通,方便得很。我们这里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群众的积极性都很高。”
据介绍,自2017年9月创建以来,“扶贫车间”已累计生产货品65万件,毛利润达25万余元,已成为义乌后方生产基地。为了让“扶贫车间”能持续发展,马厂镇采取释放红利的做法,即生产净收益80%用于发放工资,20%作为车间发展、物流、耗材等运作成本。目前,已带动就业200余人,其中贫困户占40%,每月工人工资1800元至3000元不等。
马厂镇对无技能的妇女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由镇宁县人社局组织缝纫技师培训,培训完后严格进行测试方可录用,到目前为止共培训3期150人。许多年龄偏大无专业技术的妇女,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为此,镇里专门派人到义乌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传授,通过微信随时可以向义乌老师请教学习。
据悉,安顺市妇联和镇宁县妇联到“扶贫车间”调查摸底后,准备将“锦绣计划”发展项目带入“扶贫车间”,让妇女发挥指尖技能,变“指尖技艺”为“指尖经济”,为妇女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