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4月14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 发展 春天,巾帼农庄秀出最美身姿 移民新村带来新希望 县城边开垦“自家菜园”的老人们 “扶贫车间”助推农民返乡就业 乡约海南陵水县给黎族姑娘说媒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县城边开垦“自家菜园”的老人们

□ 白冰雪

前不久,随亲戚朋友到县城周边访亲游玩,发现县城中河道旁以及一些绿化带中被附近居民垦来种地。正值春天,一片片被开垦的“田地”刚刚松完土,土质不错,撒上种子会有一个好收成。父亲告诉我,近几年县城边缘地带这种现象很常见,附近的住家户依靠地利,对还未完成规划建设的绿化地进行开垦,把绿化用地和河道变成“自家菜园”。细数这些菜园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城郊小产权房、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廉租房周边,这些住宅区的主要住户是由农村搬迁进城的农民。

而“自家菜园”的开垦者,大都是随子代进城的老一辈农民。同亲友闲逛时,刚好看到一位大妈在河道里锄地,便上前聊了几句。她说现在自己就是在家带带孙子,也没什么事做。这边河道常年空着,一般不会发大水,就在这儿开了块地,种点儿蔬菜,一来打发时间,二来自家种的菜健康,比上菜场买划算多了。环顾整个河道,每隔几米就会有一块儿四四方方的田地,地里还有已经完全开花了的大白菜。大妈说,这些种地的人,情况都和她差不多,有人先开始种,慢慢地,小区里的人都开始效仿,物业又不管事,这种情况止都止不住,小区都成菜园子了。

我的家乡属于典型的山区县,生态保护区、山洪灾害频发区和地质灾害区分布广泛,目前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土坯房中,易地搬迁成为贫困深山区群众脱贫的必由之路。目前,县里主要采取城区安置、园区安置、乡镇安置、景区安置和中心村安置五种异地搬迁形式,县城西城区的城区安置房已完工入住。在城区安置的农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成为县城区的新的劳动力。

对于老一辈的农民来说,土地是根是魂,耕种是他们的常态,是生命的象征。当老一辈的农村人随子代搬进城里,虽然离开了土地,但斩不断的是对土地的热忱与情意。“自家菜园”的开垦则成了他们在城市中回归乡土的方式,成了乡土性的缩影。“这地空着多可惜,现在菜价这么贵,自己种着吃多好,绿色健康。”菜园的主人如是说。他们忘不了土地,忘不了传统农耕的生活方式,“自家菜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寄托。

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完成农民进城后的城市融入问题,使其适应城镇生活方式,完成乡土性与城市性的融合,值得我们关注和讨论。

与青壮年农民进城居住所面临的城市融入问题不同,随子辈进城的老一辈农民所面临的城市融入问题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他们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农村,习惯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习惯了农村的人情往来和低成本的务农生活,随子代进城后,由一个交往频繁的熟人社会到了一个互不往来的生人社会中,除了家庭成员没有改变,周围的一切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面对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他们在生理、心理、文化方面都面临巨大的冲击,需要一个适应和再次社会化的过程。

子女作为老年人在城中的唯一依靠,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引导,帮助老人了解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了解城镇生活规则,融入城镇生活,引导他们完成继续社会化。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帮助农村老年人完成城市融入。在小区和公共场所增加老年人活动场所,以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同时,各个部门加强引导宣传,增加老年人的城市生活意识。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