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2月17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 教育 被孩子的朋友圈屏蔽,好事坏事? 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 孩子“学坏” 岂能全怪动画片 “叙事”帮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孩子的朋友圈屏蔽,好事坏事?

□ 王小艾

青春期孩子与父母渐行渐远,是很多家长心中的魔咒。特别是通信发达的今天,很多青春期孩子更愿意网上聊天,而不愿意跟父母面对面沟通。

三成家长被孩子微信屏蔽

在孩子的微信圈里,孩子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家长知道多少呢?现代教育报所做的《孩子的朋友圈》问卷调查显示——

56%的家长愿意孩子使用微信;不愿意让孩子用微信的家长,会给孩子买老人机或让孩子用QQ联络。不愿意让孩子使用微信的原因中,78%的家长选择了“聊天太多,消耗时间”,其他原因是怕孩子网游上瘾和担心网上谈恋爱。

调查中,有30%的家长表示明确知道自己被孩子微信屏蔽。他们认为被孩子屏蔽的主要原因是孩子有些话不愿意让父母看到和孩子需要自我空间。孩子怕被斥责和沟通不畅通为次要原因。仅有40%的家长选择了“比较了解孩子的微信朋友圈内容”,30%的家长选择“偷偷看过,了解一些”,另有30%的家长选择“不了解,孩子也不说”。

对于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圈一员,一些家长表示接受现状,没必要非要成为孩子的好友;一些家长表示通过坦诚沟通、尊重接纳孩子、少控制不监视等方式,可以走进孩子的朋友圈;另有一部分家长则很无奈地填写了“忍着”“很难”,甚至“没办法,他们现在单纯地抵制父母”。

专家:微信有助于孩子了解世界

智能手机和微信是与社会链接的通道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董丽燕认为,当今世界已有20多亿人在使用微信,智能手机更是相当于百科全书。如果不让孩子用智能手机和微信,无异于隔断了他们与这个世界的重要联系通道和方便的知识获取途径。

在调查中,有家长说给孩子使用老人机,真是想把孩子当老人养吗?不怕他与社会发展有距离感和脱节感吗?孩子现在在学校学着“过去”的知识,但孩子教育和成长的目标指向却应该是“未来”,为了今后充满活力和创造性地生活。而智能手机和微信向孩子展示的是身处“现在”的这个真实的、多彩的、更广阔的世界。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不同的价值判断决定着家长的价值取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交往的圈子,也都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作为家长,不知道又有何妨?处于青春期前后的孩子屏蔽家长,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确实感受到了代沟的存在,他的做法、想法确实遭受过父母的反对,这是大多数孩子屏蔽家长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孩子自动与父母拉开距离,也反映了他内心独立的渴望。亲子拉开一些距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你渐行渐远是自然规律。

其实,家长需要思考的是,从婴儿时期无微不至的照顾,你已经习惯于想要掌控孩子的全部言行甚至思想,你们的距离让正在长大的孩子已经感受到“过度亲密”,因而想要逃离。这很像是捉迷藏的游戏,你追得越紧,他藏得越好、逃得越远。因此,往往淡定的家长,反而能看到孩子的朋友圈,因为孩子不需要躲藏。

引导孩子合理使用微信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广外分校书记王宏认为,首先,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他们成长。多和孩子交流,陪伴孩子走进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孩子自然不会过多沉溺于网络。

其次,尊重是交流的前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长阶段的发展与变化。

最后,对孩子有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对自觉性和自控力比较好的孩子,可以支持使用微信。对自制力欠缺的孩子,家长要在尊重的前提下与孩子交流沟通,达成使用微信的共识,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任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

线上线下同伴交流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心理专家柏燕谊认为,过去没有网络时,孩子是在小院里和小伙伴交流。如今网络发达,孩子的交流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朋友圈只是交流形式上的一种变化。

同伴交流是孩子在心理和情感成长上一个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过程。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当他们有了自我判断的能力时,更希望并且习惯在同龄的小伙伴身上去看到自己、感受自己和整合自己。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一些碰撞,有可能是无稽之谈,也有可能很幼稚,但这些其实是孩子把内心很真实的自我拿出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社会验证、朋友验证以及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恰当,但没有这个过程,这些东西就会在孩子内心发酵,并且形成人格的一部分,对孩子的成长更不利。

既然这个过程是必要的,那么我们最好就是做到只看不说,或者是既不看也不说,给孩子留下一些成长的空间。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成长的自由度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禹表示,不让孩子用手机、偷看微信,这背后折射的是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以及亲子沟通的不通畅。

在孩子的现实生活、学习中新媒体技术无处不在,限制、围堵都是不理智的行动,家长应该更加开放、民主地疏导。

微信以及网络怎么使用?用到什么程度?这个度,确实不好把控。需要社会共同营造环境;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所在环境的融合,通过身教带给孩子正确的网络生活。比如,家长自身不要沉溺于手机;家长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等。

青春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家庭中要建立一个与孩子一起成长、亦师亦友的家庭氛围。维护孩子的尊严,给他一定的自由度,包括钱、交友等。让孩子感觉是家里的骨干,有发言权、做主权。拥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看不看微信都不是事儿。亲子之间信任最重要,关键在于家长要营造一个通畅的正能量环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