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吉伟德
保送人大,硕博连读。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小在城市长大的石嫣却一直与农业结缘。这一切的改变,是一次去美国“洋插队”的经历。每天手上沾满泥土,皮肤变得黝黑,身体变得结实……通过健康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将农户与消费者串联在一起,实现“食在当地,食在当季”。2008年,石嫣将这种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带回国,做了农民。“农业是立身之本,农民更是一个伟大的职业,选择这个职业我从未后悔。”(11月6日《新京报》)
硕博连读的海归没把工作地点选择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当白领、科研者或者创业者,而选择了在田间地头,从事社区支持农业项目,干起了新型农民的职业。难能可贵的是,通过5年的创业性尝试,石嫣及其团队共减少化肥用量15万斤,服务覆盖北京的社区近2000户家庭,直接影响成千上万返乡青年、创业者、农民,净化保护土地10万亩以上。
一直以来,传统农业小散乱的模式容易造成高污染、高成本和低收益的困局,加之市场信息不灵造成的盲目跟风,其价格也如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传统农业发展的主要症结在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实行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种植,农业种养长期处于粗放化的水平,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既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又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污染治理周期漫长而且成本高昂。
从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来看,从事农业种植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新型农场主或者农业种植者大有可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比如土地承包的集中性流转、农业种养补贴政策的优化等,都给高学历的农业创业者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许多高学历“新型农民”以农业为载体,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化成财富,在创业成功之际,也为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和新型化做出了榜样。
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是农民的职业化,实现农业升级首先是农民的知识升级。《“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数量将达到2000万人,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超过35%。农民作为一项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职业,需要在职农民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离不开大量有志从事农业生产与创业的高学历者投身到现代农业发展与推广的洪流中来。
实践充分证明,硕博连读的海归回国当农民是一次正确的选择。相比于其他领域而言,农村、农业更需要他们的参与。只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投身到农业中,农业的现代化升级才有更坚实的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