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52》, 2003年10月5~6日,都灵利沃里城堡(局部)
《VB51》 ,2002年
主持人:李黎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瓦内萨·比克罗夫特(Vanessa Beecroft)是一位以人的身体为材料的意大利当代艺术家,但与绝大多数行为艺术家不同的是,她不是用自己的身体为媒材,而是选择、雇佣他人进行表演。她“塑造”不同的角色,却不以装扮为目的,也不是为了揭示视觉文化时代媒体操控大众意识的策略,她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谋划性的策略。
在比克罗夫特的作品中,演员们多是在特定的时间、以群体的形式置身于博物馆或其他展览空间,他们依照“导演”比克罗夫特的“脚本”,或立或坐或卧在指定的位置,静默无言,如石雕泥塑一般。这些人物从身材、发型、发色到服装、鞋子,所有的细节都按照一种均衡的形式,谨慎排列。并且,所有的人物都被刻意抹杀掉了个人特质,神情木然、姿态僵硬,精致、冷漠、疏离,彼此之间从肢体到眼神全无交集,呈现出一种“无差别”状态。整齐划一的队列,精心选择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戏剧化的舞台效果。
生于热那亚的比克罗夫特是一个英意混血儿,跨国生活经历开阔了她的文化视野。她曾在不同的艺术院校学习,最终于1993年从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舞台美术专业毕业。就是在这一年,她创作了第一个表演艺术作品,并在米兰的一家画廊(Galleria Luciano Inga-Pin)展出了第一件表演艺术影像作品《VB01》(VB是她姓名的第一个字母,01是其表演艺术的序号,她之后的所有表演艺术作品的标题都据此依次排列)。因现场行为表演只是一时性的,因此,比克罗夫特会将表演的过程以照片和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但基本上是一种静止的画面,因为她作品中的人物,原本就是许久才有一些缓慢的动作,因此有人将她的创作称为“表演-雕塑-图画”。可以说,她的第一件表演艺术作品就是成熟之作。1997年,比克罗夫特参加了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那一年她29岁,一跃而成为国际知名的当代艺术家。
比克罗夫特早期作品中的表演者尤其是全裸的女子多为年轻貌美、身材瘦削的模特儿,事实上,这是时尚界所定义的女性的完美形象,而即便是驰骋职场的当代女性,也会为了这样一种标准“塑造”自己的形体,包括节制饮食和高强度的锻炼,这种由于极度自律而自觉选择的不人性的生活方式,不仅伤害着女性的身体,而且扭曲了女性的心理。比克罗夫特的作品所体现出的病态完美主义风格,实际上是对这种“千人一面”的时尚的揶揄与反讽。据说,她本人就是一位厌食症患者,想必她对为追逐时尚而求“完美”的压抑与无奈深有所感吧。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比克罗夫特成名之后,便很快成为时尚界的宠儿,而与多家奢侈品牌合作所进行的行为表演,也的确为她提升了人气。奢华的服饰与裸露的肢体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营造出一种怪异之美,而作品中人物统一在集体意志中的高冷的疏离感,也无情地粉碎了观看者的色情窥视欲望。只是恍惚间,原本对当代消费社会有着深刻批判意识的艺术家和艺术品似乎成了被消费者,因此我觉得,在涉及对待艺术的诚意上,这样的合作多少带有妥协的意味。
比克罗夫特孜孜以求的精致与精确,使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矫饰主义特征,这也是她独特的审美追求;刻意经营的对称与秩序,就像是机械化生产的某种“制式”,因而有艺术批评家说她作品中的美学蕴含着一种法西斯式精神。但比克罗夫特的关注点显然不在于此,在近些年的创作中,随着场地的不断变换,她开始招募黑人和黄种人参与表演创作,有关身份、种族、政治和宗教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其作品表现的主题,而陌生感与距离感始终贯穿在作品的整体氛围中,象征着人类在这个世界中所面临的困境。红尘阡陌,世间冷暖,灵魂的相处最难,而灵魂间的隔阂,无疑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