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古力·斯拉营(左)为巴楚县阿纳库勒乡果勒买里村村民介绍惠民政策。(新华社记者 张晓龙/摄)
□ 新华社记者 张晓龙 周晔
立冬前后,天山南麓的巴楚县早间气温已降至3摄氏度左右。阿曼古力·斯拉营呵出一团气,搓动着双手,快速发动好摩托,开始新一天的入户走访。
摩托车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穿梭在乡间小道上,阿曼古力·斯拉营不时同出门务农、务工的村民互致问候。这种经历是她此前27年的人生里不曾有过的体验。
1989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对年轻的维吾尔族夫妇诞下他们第一个孩子——阿曼古力·斯拉营。做生意的母亲一心希望新生儿能在将来延续她未竟的舞蹈梦想,但一切并未按计划发展。
“我小时候就像男孩儿一样,短发、爱穿足球队服、抱着足球睡觉,身上成天脏脏的,都是土。”阿曼古力·斯拉营告诉记者,眼前的她留着一根长长的马尾辫,身材匀称修长,藏蓝色的牛仔套装搭着浅灰色跑鞋,清爽利落。
9岁那年,身体素质出众的阿曼古力·斯拉营被招募到上海一所体育运动学校学习踢球。16岁,她进入新疆女子足球队。到18岁时,已是新疆女足当家球星的她司职中场,是新疆女足的“大脑”,“中场(的职责)是用球去引领其他队友”。很快,新疆女足从鱼腩进入强队阵营。
令人遗憾的是,刚迈进职业生涯巅峰期的阿曼古力·斯拉营连续遭遇伤病,一次次与国家队擦肩而过。2008年,又一次严重膝伤后,心碎的她决定挂靴。
此后8年间,阿曼古力·斯拉营一直在新疆体育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从事人才选拔工作,“选苗子和踢中场类似,考验意识和判断,对我来说不算难。”
今年2月驻村开始,阿曼古力·斯拉营习惯的“位置”变了,“驻村要求每个人都冲在最前面,就像球场上的前锋一样。”
2014年,新疆开启新时期大规模干部驻村活动。今年,新疆派出9500多支驻村工作队、5.34万名各级机关干部深入乡村社区,连续第四年开展这项工作。
阿曼古力·斯拉营在喀什地区巴楚县阿纳库勒乡果勒买里村驻村,那里属于深度贫困地区。全村363户人,半数都是贫困户。推进脱贫攻坚是8名驻村工作队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一次次走进村民家中,阿曼古力·斯拉营发现,本该是全村脱贫主力的“80后”、“90后”村民,却因文化水平低、就业能力弱而表现得懒散、怠惰。
踢球时以刻苦著称的阿曼古力·斯拉营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她和同事们商量,把这些年轻人都召集到村委会,每周二、四、六晚间为他们开设夜校,学习国语、法律、技能等。
能熟练使用国语、维吾尔语的阿曼古力·斯拉营成了村民夜校的双语老师。她找来小学生课本,根据村民文化基础制定出每堂课的教案,“第一堂课是3月2日上的,从学单韵母开始。”
经过8个多月的培训,稍有功底的学生陆续出师,很快在县城超市、工厂等地谋到差事。细心而严厉的阿曼古力·斯拉营要求学生请所在单位开出证明,证明他们确实在认真工作、劳动致富。
新疆体育局驻果勒买里村工作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毅告诉记者,他们还有更大收获:29名青年写了入党申请书,20多人加入了共青团。
不久前,阿曼古力·斯拉营从数百名学生中选拔出23岁的库尔班伊沙·伊明——一位国语基础最扎实的年轻女性,将她作为后备双语教师悉心培养。“我不能永远留在村里,但是有她在,这儿的情况就会持续变好。”阿曼古力·斯拉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