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被生活打败的,而是被自己的懒惰和对生活的苟且所拖累的。”
■ 朱钦芦
前几年,同学老段邀请我去他的老家爬太白山,他的太太小石也带着她的一个女伴从深圳赶来,爬山的路上就成了她俩的时装秀和摆拍秀。好家伙,光各式草帽就带了五六顶,还有一大把各色丝巾!我和老段只能走走停停地等着她们。年轻的时候,小石就是被我这个老同学宠出了名的。现在老段心性修炼得愈发好了,对太太的包容心那更没得说。聊天中知道他们夫妇俩就要当姥爷姥姥了,心里不禁想:啧啧,到时候看你这个“小石姥姥”还怎么风光。
孩子还没有降生,小石就喜滋滋地在朋友圈里晒出为小生命到来做的各项准备:尿不湿、奶瓶、洗澡盆…… 我带着怀疑的态度看着这一切,心想连保姆都不准备请的她,千万不要把繁重而琐碎的伺候女儿坐月子当成“过家家”才好,生活可不是朋友圈的秀场。
不久,朋友圈里小石自己的生活秀变成了宝宝秀。几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九宫格里像明星般的图片外带文字说明:宝宝睁眼了,宝宝会爬了,宝宝长牙了,宝宝会说话了……
我们就像看档案一样,一页不落地看到了一个襁褓中的小生命从能笑能吃到能走能跑的成长过程。小外孙剃得光溜溜的大脑袋,黑亮亮的大眼睛,光洁得像去了蛋壳的煮鸡蛋似的皮肤,让人恨不得亲上一口。尤其是他夹着尿不湿跌跌撞撞的样子,像一只熊猫幼崽,一看就招人喜爱。
自己育儿的时候,觉得岁月是那么漫长,可是在小石的朋友圈里,好像育孙是世界上最不费力、最快乐的一件工作。不过,我们也借此看到了一个我们过去并不真正了解的小石,一个看起来有些天真烂漫,但其实内心蛮坚强的小石。不,也许说坚强并不合适,因为似乎她并不需要用坚强去对待抚育外孙的生活。
事实上,我能感受到她是如此醉心于、享受于那样的生活。她似乎从每一项庸常的家务、每一件寻常小事上都能找到乐子:“菜洗干净放在砧板上也是很美的画面,忍不住拍了下来。女儿说我菜摆放得太直,我说我这人直来直去一辈子,就这样好。” “几十年来一直有人说我天真,我真的天真地生活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我爱所有的孩子们!”还有以小外孙的口吻发的那些图片和注释文字:“刚才,一对小鸟儿落在红花上方的防盗窗上,可惜外婆动作太慢,等找到手机,小鸟儿已经飞走了……”
我和另一个也是她微信朋友的同学交换过感受,我们都有些诧异于没有看到“小石姥姥”手忙脚乱的情景,没有看到她家里凌乱不堪的场面。家里的粉色墙壁还是那么温馨怡人,厨房还是那么整洁干净,白色的家具擦拭得锃光瓦亮,三代五口人居住的不大的三居室房间陈设得整整齐齐的,阳台上养着花,玻璃缸里养着鱼,墙上挂着小石画的画。
我的解读是,其实她并非仅仅热爱育孙的生活,她是热爱生活,而育孙只是这个生活中应有的一部分。从朋友圈看到,得闲时她仍然喜欢穿着一身宽袍大袖的时装,和她那些同样衣着光鲜的女伴在商厦、在餐厅相约,品美食,论诗画,好不惬意。或是手捧一大束鲜花,去祝贺老朋友退休,去祝福发小的儿子婚礼。而跟她一样痴爱孩子的女伴们也不时地去她家探望她的外孙宝宝,分享她的含饴弄孙的快乐生活。好像南国一年四季的温暖气候赐给了那里的女人们更多的幸福时光。
此外,女儿的一顿厨艺,女婿的一餐宴请,都被她以艺术品一样的规格完整地呈现出来,在朋友圈里收获一大堆点赞和一大排评议。她把女婿称为“我儿子”,这似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家子为什么能够把日常生活过出节一样的感觉。
“沉思静夜中,独立画案前。相看两不厌,唯有笔墨砚。”这是小石在自己完成的一幅画下面题的一首小诗。隔三岔五地,她总要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新作品。这些画作主要是水彩和水粉的风景和花卉画,色调淡雅,构图清新。20多年前我曾经看到过她的画作,那时她大约刚习作画,从造型到色彩都还显稚嫩,听说后来她拜了专业画家为师,连大名鼎鼎的刘文西先生都对她做过指点,所以进步是明显的。不过她的画家工作,只有待她命名的“顽皮小精灵猴”睡着后方可进行。
这充分证明了朋友圈展示的生活永远只是前台的精彩,而后台的忙碌和辛劳是任谁也逃不过的。不过,只要对生活充满了阳光的心态和热爱的情感,再苦再累也都可以不在话下。
今天,“小石姥姥”发在朋友圈的除了宝宝图片,还有一句话:“人不是被生活打败的,而是被自己的懒惰和对生活的苟且所拖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