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7月2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 故事 我家的栀子花 茶语清心 我们为什么要有家谱? 梁上书 伙伴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上书

□ 陈柏清

现在小孩子的启蒙教育都很早,有的甚至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已经开始了胎教。我们小时候可没有那样,出生的时候都傻傻的吧,哪像现在的小孩子一出生就带了股灵气儿。

小时候的第一堂课,说来好笑,来自哥哥姐姐。我妈妈是一名中学教员,哥哥姐姐小的时候,幼儿园还没有盛行,再说那时全家支边,生活在乡下。爸爸妈妈上班,他们怎么办?就是妈妈左右手各牵一个。上课的时候,就让他们排排坐在教室的门槛上,因此,哥哥姐姐小时候最擅长的事,讲课;最喜欢的游戏,讲课。

所谓讲课,自然有讲的,还要有听的。开始,哥姐轮班,你讲我听,我讲你听。渐渐的这种形式玩腻了,因为两张面孔,老是换来换去,爸爸妈妈他们是请不动的,于是就哄骗懵懂的小妹妹我,去做他们唯一的学生。黑板呢,是没有的,但也可以说随处皆是。爸爸妈妈奉行的是宽泛的教育,家里随处都可以。窗台上、玻璃上、台阶上、鸡鸭圈的木门上、甚至妈妈的梳妆镜也爬了小蝌蚪一样歪歪扭扭的a,o,e……爸爸妈妈歇班在家时,看这些见缝插针的天书并不生气,妈妈拿着抹布到处追着擦,有时看见有趣的还会站着看,歪着头抿着嘴乐,有时也会喊爸爸过来,指给他看。爸爸扶扶眼镜,嘴里骂着“小兔崽子”,也笑起来。

但最离谱的,是哥哥姐姐把字写到房子里的过梁上。那时的平房都是有过梁的,过梁因为要承载整间屋子檩木的重量,所以很粗大。我小的时候看见我们家的过梁,就曾想过,这是世界上最粗的木头了吧。哥哥姐姐的板书就写到那根过梁上了。写的时候,他们蹬着小板凳,“红军不怕远征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都是爸爸经常读的那本毛主席诗词上的。

他们站在小板凳上写,站在小板凳上一板一眼地教,似乎这样才更像妈妈讲课的样子。因此我小时候受的诗词启蒙,不是李清照或者现在流行的纳兰词,而是毛泽东、周恩来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名篇。以致我十岁那年胡拽乱蒙的一首诗中,有一句“苍茫大地谁为主,一片素白雪争锋。”爸爸惊喜地拿给同事朋友看,大家赞不绝口,都说:“哎呀,这个女孩子不得了,有男子气概。”其实我自己都是似懂非懂,只不过是受了哥姐写在梁上那些铿锵诗句的影响,盲目模仿而已。

哥姐写在梁上的板书可以看好久,甚至一年。因为太高了,妈妈不踩凳子也够不到。于是它们就在过梁上洋洋得意地招摇。而对于我,就可以在睡不着的晚上,或者无聊的白天,躺在炕上反反复复地吟咏,记个一两句,偶尔在闲谈中冒出来,就令爸妈格外夸奖我。记得哥姐有时还在诗旁配图,最常见的就是长城、太阳、天安门。其中哥哥画的向日葵最漂亮,朝气蓬勃,仿佛在风中摇动。

“梁上书”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更新了呢?哥哥姐姐上高中后,“梁上书”结束了他们的历史。上高中哥姐都住校,学习忙,就忘了这把戏。可是有一个人没忘——“梁上书”唯一的学生,他们的小妹妹。有时就看着那已落了尘土,泛了沧桑颜色的“梁上书”发呆,想一会儿还称不上陈年旧事的事儿。

“梁上书”的彻底终止是搬离小山村。搬家的头一天晚上,没有了当年细细的鼾声,只有我还有房中炕上凳间凌乱的包裹,送人的、带走的,割舍与沧桑的意味浓郁。月光似如童年,我侧过脸,看那朦胧中的梁上书,字句激昂,向日葵婆娑,从明天始,再不见。

那一刻,日子像丝帛,刺啦啦一下撕开了,“梁上书”被留在了另一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