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6月25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 文明 让良好家风涵养清廉政风 38年:两个家庭讲述亲情佳话 梁启超育儿记 慈爱的妈妈,我想念您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38年:两个家庭讲述亲情佳话

朱金梅(左)和吾斯曼(右)在红枣地查看红枣长势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江平

□ 迪力夏提·图尔荪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那就是73岁的维吾尔族老人吾斯曼·库尔班和他的汉族妹妹朱金梅的故事。两个家庭、三代人用38年讲述了一段佳话。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了朱金梅和吾斯曼·库尔班。

吾斯曼和朱金梅的“兄妹情缘”,还得从1979年的冬天说起。

当时,高中毕业不久的朱金梅从河南农村老家来到若羌县铁干里克乡亚克吾斯塘村投靠哥哥,当她到达若羌的时候,才得知哥哥去了离县城80公里远的瓦石峡镇。身无分文、无其他联络亲朋的朱金梅没了主意,大哭起来。当时担任大队队长的吾斯曼得知情况后,就把朱金梅暂时安顿在大队会议室,并从自家拿来了馕和生活用品。

一时间见不到哥哥,加上对若羌当地的气候和生活不习惯,朱金梅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离开这个地方。看出朱金梅心事后,吾斯曼除了经常请朱金梅到家里做客外,还给朱金梅讲新疆的文化特色、风俗习惯。感受到亲人般的关心和照顾,朱金梅开始逐渐喜欢上了若羌,于是吾斯曼就给朱金梅在村里落了户、分了地。

几年后,朱金梅与同村的村民于同社结婚。朱金梅告诉记者,吾斯曼像大哥哥一样,为她的婚事忙前忙后,把大队的库房腾出来,布置成婚房,还给他们夫妇拿来一些小麦、玉米和蔬菜,并给他们分了一些自留地,手把手地教他们给田地打梗、种庄稼,就是亲哥哥也不过如此。从那以后,朱金梅就改口叫吾斯曼“哥哥”,而吾斯曼从此也有了一个汉族“妹妹”。

吾斯曼告诉记者,关心和照顾朱金梅一家,其实是源于人与人相处的一种情谊和尊重,但收获的却很多。

1984年,村里重新划分宅基地,朱金梅也分到了盖新房子的宅基地。当她得知可以盖属于自己的新房子时,激动得好几天都没睡着觉。可真计划要盖房子了,朱金梅又发了愁。盖新房的木料和房梁都没有,怎么办?正在她着急发愁时,吾斯曼把自家积攒的盖新房的材料都给朱金梅拉来了。

“从垛房到土坯房再到砖房,每一次都是吾斯曼大哥给张罗盖起来的。”朱金梅说。

吃苦耐劳的朱金梅在吾斯曼大哥的帮助和教授下,种菜种瓜、养羊喂牛样样拿手,生活上渐渐宽裕起来。过上好日子的朱金梅不失感恩之心,每当村里谁家有了难处,她都热心帮助。朱金梅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从吾斯曼大哥身上一点点学到的。

2002年,若羌县号召村民种红枣,当村委会主任的吾斯曼带头响应,还到外地学习了红枣种植技术。学习回来后,吾斯曼就鼓励朱金梅也种植红枣一起致富,并手把手地教她。

2003年,吾斯曼家迎来了一件大喜事,他的小女儿乔丽帕古丽考上了新疆农业大学。全家人在高兴的同时,又为乔丽帕古丽的学费发了愁,无奈之下吾斯曼决定让小女儿放弃上大学。当朱金梅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吾斯曼说:“哥哥,孩子绝对不能辍学,学费的事情我来想办法。”朱金梅急匆匆地跑回家,跟老公商量后,把自家唯一的耕牛牵到集市上卖了1000元,凑齐了乔丽帕古丽的学费。

“乔丽帕古丽是我看着长大的,就和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太可惜了,我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供她读书。”朱金梅就像吾斯曼当初帮自己一样,想方设法帮助吾斯曼一家。

大学毕业后,乔丽帕古丽有了可心的工作、幸福的小家、可爱的孩子。她时常会去朱金梅家帮她做家务、干农活,做了好吃的总是不忘给朱金梅送去一份。

今年的母亲节,乔丽帕古丽给朱金梅准备了一份惊喜。在村委大会上,她动情地说:“妈妈,没有您就没有现在的我。”看着乔丽帕古丽买的衣服和礼物,听到乔丽帕古丽动情的话语时,朱金梅和吾斯曼都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现在朱金梅种上了红枣,买了汽车,住上了楼房。可她总是一有时间就去村里看望吾斯曼哥哥,朱金梅说,是吾斯曼哥哥让我成为真正的若羌人,哥哥家就是我的娘家。我们两家38年的情谊会一直继续下去,让孩子们成为亲人,代代相传。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