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彭芸 发自北京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一起来聊聊抑郁症”,中国的主题是“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高达7%左右,三分之二的患者为女性,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抑郁症导致的自杀行为是15岁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专家指出,目前,青少年、产妇、老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帮助抑郁症患者远离抑郁,除了采取药物疗法,更要帮助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抑郁症的羞耻感。
据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陈晋东教授介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对人的身心有极大危害,轻则使人精神痛苦,重则还可能导致自杀行为,青少年、育龄妇女(尤其是在产后)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值得警惕的是,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一些生育二孩的产妇在产后患上抑郁症的情况并不鲜见,根据相关数据,目前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达到30%左右,这与缺乏亲人理解、家庭与社会支持有关。”
此外,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还在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情况进展通报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其中抑郁障碍3.59%,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此次调查结果高于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部分调查的结果。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表示,近年来精神疾患增多的原因,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显著加快,公众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加,导致了患病风险相应增加。二是与近年来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就医意愿的提高及专业人员对精神疾病的识别能力提升有关。
研究还显示,在我国,患病率不断增高,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仍偏低,公众普遍缺乏精神障碍防治知识,更缺乏主动就医意识。部分居民对精神障碍仍然还有病耻感,担心被歧视而不愿向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求助,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患者就医。
专家建议,开展预防规划可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病率,比如增强儿童和青少年积极思考的方式,针对有行为问题儿童的父母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减轻父母的抑郁症状,并改善其子女的行为,通过科普宣讲、预防措施和康复治疗等,帮助更多抑郁症患者远离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