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应松
3月底的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畔金神镇玉嘴村,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姹紫嫣红,灿若云霞的红花草到了盛花期,紫粉色的花儿连片绽放,营造出一个烂漫的童话世界,吸引大批游客流连忘返。随着插秧季到来,红花草将被翻耕覆地沤田,变成绿肥滋养大地。
红花草,学名紫云英,是中国水稻产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绿肥作物。过去30年,由于化肥大量使用,绿肥生产陡然滑坡,土壤肥力直线降低,直接影响到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品质。据检测,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平均含量由过去的3%~5%下降到1%,且仍然呈下降趋势。如何让哺育生灵、身体羸弱的大地母亲休养生息喘口气?如今,随着生态文明回归、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倡导及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引导,在土地产出逐年降低倒逼下,红花草再度回归田野大面积盛放。
安徽省农委针对绿肥科研停滞多年,导致绿肥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下降、种植利用技术集成不足的现状,巧借国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之东风,大面积推行绿肥种植提升生态农业品质,通过资金引导、技术示范等手段,走循环利用之路。
从2007年开始,安徽省农科院形成了一个绿肥研究团队,在桐城市吕亭镇新店村建立第一个红花草种植试验区,相继研发出皖紫2号、弋江紫云英、余江大叶等系列品种。如今分布在沿江地区的数个红花草试验区总面积已达200万亩。2008年以来,安徽省农委先后在南陵、旌德、泾县、桐城、宿松等9个县区实施有机质提升绿肥高产种植项目,项目免费提供种子、菌剂和培训,深受农民欢迎。其中桐城市和宿松县的绿肥红花草种植面积由项目实施前的5~6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0万亩,鲜草产量由项目实施前的1500公斤/亩提高到2500公斤/亩以上。枞阳县通过对红花草的集中繁育,已形成有规模的自繁、自供新局面,目前全县红花草面积发展到18万亩。
专家呼吁,对各地处于荒芜状态的季节性冬闲田,应迅速建立冬闲田闲置惩罚机制,鼓励和扶持农民广泛种植红花草等绿肥作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绿肥种子补贴力度,逐步实施免费供应种子、无偿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等,引导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肥统一生产、供种、播种、管理、翻压等社会化服务,扩大集成示范效应,吸引提高散户生产效益,让红花草助力千家万户绿色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