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被誉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最美玫瑰”用在有的人那里显得褒奖有余,用在她这里却显得有点“小觑”,因为她实在超出这个近年来渐趋走强的流行称谓之上。
■ 舟子
写下这篇小文,是因为有敬意,不想让其无着落、消散在时光里。看到她去世消息的那天就想写,但忙、没有时间和心境。春节有假本以为可以静下心来写,可还是忙。春节过去,眼看踏上工作归途的列车在即,再不写,可能以后还会是忙,于是,终于坐在了电脑前开写——这么美的人叫李佩,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教授。1月12日凌晨,李佩先生去世了,享年99岁。
“李佩”这个名字,我此次是第二次听说。第一次听说时,始知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的妻子,郭永怀为了我国的核事业,生命定格在了59岁。他因祖国的事业需要而提前走了,我不知道那句著名的台词“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是出自她的原话还是根据情境创作的?反复看报道文章,得不出确切答案。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很贴切,她一直没有老,直到她以99岁高龄去世。她去世时,有关的报道、文章流传开来,让我和更多人得以知晓一个更加丰富的她,较之以前的知之甚少。
有文章称她为“中国最后的贵族”,虽然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贵族,但我还是乐意点开那篇文章,更多地去感知一位在这个时代依然被尊称为贵族,而且名实相符的先生:她其实是一位学院老师,而她确实很“贵”,贵到不再需要别的财物与名声来装饰。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贵族就是那些把钱花在本不需要花的地方的人。深以为然。而李佩先生之所以配得上“贵”字,在我看来,首先在于有志。当祖国有需要之时,他们夫妇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海归”,视曾经的优渥生活于浮云,告别小洋楼,回国上船时把小汽车送给最后一个给他们送行的人。那时的洋楼、小汽车还是奢侈品,他们轻易地挥别了这份奢侈,回到了极其需要他们贡献力量的祖国,风轻云淡,不见艰难抉择,也不见豪言壮语,似乎只是轻轻地说一声再见,然后就华丽转身向祖国:母亲,我们回来了!
也许因为曾经“富贵”,所以物质增加对于其幸福感的提升已经不再重要,名声也不重要。她不时捐钱捐物,几年前,她把60万元捐了出去。现在捐钱的富人不少,但鲜见她捐钱时的那种“随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她说。
在这个注重所谓的仪式感,芝麻有时也要弄出西瓜般的响动的“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漫不经心的高贵——纯天然,去雕饰,因其出尘脱俗般的飞升姿态而有了贵族之气。有人说她对待名利的样子,就像居里夫人把最大额的英镑当书签,把诺奖的奖牌随意给孩子当玩具。
看着她那些青春华年的黑白照片,没有人能说她不美。而最可贵的是,她银发满头时还是那么美!美有基因的作用,而不可否认的是,还有精神力量的作用,在她老年岁月的照片上,她的眼眸依然闪闪发亮。以直接和间接经验见过不少这样的青春长者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是理想之光将他们的眼眸点亮!李佩先生也不例外。红星照耀中国,理想照亮心灵的窗户。纵使不可能人人都像她那么有为、美丽,我也要让我的人生长久地被好奇和理想照亮——这是我看着她晚年照片时的感想。因此,我很感谢她,给我人生的下半场以启迪和照亮。
陈明真当年有一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到哪里去找那么好的人》,看过李佩先生的相关报道,我不由想起的一句话还有“到哪里去找这么美的人”——这么美好的人!
她被誉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最美玫瑰”用在有的人那里显得褒奖有余,用在她这里却显得有点“小觑”,因为她实在超出这个近年来渐趋走强的流行称谓之上。
在我看来,她宛如彩虹,绚烂多彩不可方物,玫瑰只是她全息色彩中的一小朵。不过,这也许是人们能够想出的“最美”了,因为恰如“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词语再炫也不及她的自然真切。
她早年曾说:“美是很抽象的概念,数学也很美。”后来,她说:“能办出事,就是美!”“玫瑰”的盛名之下,她对美的认识却如此素朴;她还说:“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注意健康,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尽可能为大家多做一点事。我没有崇高的理想,太高的理想我做不到,我只能帮助周围的朋友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
虽说“丹青难写是精神”,但如此不“高大”的理想却更便于人们去追寻与遵循。为而不有,不居功而自伟当是她这么美的源泉之所在,正如她的名字,可以解为“佩剑走天涯”的豪侠气,也可以是令人无限感佩之意,虽然,我并不知道她取名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