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2月20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闻天下 “校园防欺凌”要“从课外走向课内” 第三方平台有协助消费者维权义务 江西发布非遗文化蓝皮书 只有老师的课堂 28篇问题论文牵出学术造假“窝案” 单采血浆站健康发展意见发布 研学旅行将纳入中小学教育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尝试构建全社会参与预防欺凌生态模式

“校园防欺凌”要“从课外走向课内”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任然

近一个月,殷刘倩频繁往返四川成都和广元两地,因为他现在运作的“校园防欺凌”公益项目正在两地的中小学试点。

前不久,四川省首个“校园防欺凌课程”在成都举行启动仪式,并在成都的一所小学和广元的一所中学开始试点。这个消息即刻被多家媒体报道转发。这让殷刘倩稍有担忧。

他认为媒体对“校园防欺凌课程”的关注,说明社会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在开发课程、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和样本”。在和殷刘倩的交流中,他多次提到:“我们项目还不成熟,还需完善。”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殷刘倩对“校园防欺凌课程”的介绍比较充分,但对整个项目的后续做法一直说得比较简单含糊,且显得不那么有底气。

小学里的校园防欺凌课

12月7日,在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某小学的一个六年级班级里,下午第二节思想品德课上,班主任王老师在黑板上写到“我是一个欺凌者”。然后以多个欺凌个案为背景,不断向同学们发问。

“如果你是被起外号的同学,你会采用暴力手段报复吗?”“如果你是被暴力欺负的同学,你该如何处理?”“如果你是实施暴力者的好朋友,你会劝他吗?”……老师问。

台下,扎着马尾戴着花发夹、戴着小眼镜、脸庞稚气的同学们不断举手发言。“我也有外号啊,但我不会放在心上,我不高兴就写日记,不会报复”,“我认为,被暴力的同学也应当检讨自己的行为”,“我会告诉想打人的朋友,他这样做的后果”……同学们答。

“这是校园防欺凌课程在此班的第二堂课,因为有了第一堂课的基础,同学们对校园欺凌已有了一定认知。”坐在教室后面旁听课程的殷刘倩告诉记者。

据悉,目前课程规划4个课时,主题分别是“我是一个被欺凌者”“我是一个欺凌者”“我是一个旁观者”“我要做一个改变者”。在第一堂课“我是一个被欺凌者”中,课程的重点内容就是让同学们了解欺凌行为的特征及常见形式,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同学们能够清晰判断出自己面临的是身体欺凌、言语欺凌,还是社交欺凌、网络欺凌,进而思考应对之策。

而课堂中,白幕上播放的带有各种动画图片的PPT、老师的讲台上放置的参考教案、同学们课桌上人手一本的课堂笔记本,都是由殷刘倩所在的社会组织提供,是校园防欺凌课程的配套材料。

据殷刘倩介绍,此次课程可能与其他地方的相关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会启用专业社工或者志愿者授课,而是由项目研发团队对在校老师进行培训后再授课,力求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预防校园欺凌生态模式。

但是,据记者了解,原计划对试点小学王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的一天培训,因为教学时间的冲突,只培训了不到半天。

王老师表示,半天的培训让她增长了在校园欺凌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个课程也非常有必要,但她对处理现实中的欺凌现象还略显经验不足。

这是个系统工程

课堂前,记者与王老师交流时,一位半边脸有明显5个指头红印的男同学前来告状,男同学表述他因没有认真做眼保健操,而被小组长扇了耳光。

在让这位男同学把小组长请来的间隙,王老师告诉记者,这个男孩比较调皮,喜欢和人动手动脚,在班上就是“讨人嫌”的一类。在接受有关校园欺凌培训之前,她并不知道,同学被“讨人嫌”、被排挤孤立也属于被欺凌的概念范畴。

小组长请来了,身后还跟了一大堆其他同学。小组长气呼呼地向王老师解释:“他做眼保健操,不闭眼睛,我说了他,转身时不小心碰到他了。”其他几位同学也来做证“是碰到的”。脸上有着红印子的男同学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却没说出口。

即便知道了“事实”,王老师还是让小组长向男同学道歉,即使小组长一脸不情愿地说 “对不起”,男同学好像也不在意,红着半张脸就蹦蹦跳跳地出去了。

记者悄悄问做证的同学:“你觉得他该打吗?”一位同学肯定地说:“该打,要是我就扇他两耳光。”记者说:“打人不对吧?”一位同学说:“他烦人得很,我们都烦他,他就该被好好教训一下。”

“我是一个欺凌者”的思想品德课上完后,记者再去问小组长:“你现在觉得刚才打他对吗?”小组长咬着嘴唇不说话。

殷刘倩坦承:“一两节课可能难以改变同学们的固有认知。目前老师讲授的方式也存在不足。”而他认为:“也应越早干预越好,校园防欺凌和其他素质教育一样,是个系统工程,应当社会全方面参与,持续性地介入。”

殷刘倩介绍,在两所中小学的试点课程本学期就会结束,该课程由其创办的成都高新区美锦社区公益发展中心联合西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中心、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等单位共同发起,经试点完善后,2017年将推广至四川省50至100所中小学,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而由教师向同学们讲授的这4个课时结束后,还会相继开展针对老师对欺凌现象的处理培训、对家长的有关欺凌知识和防欺凌的相关培训,并制作教师手册及家长手册。殷刘倩说:“我们还会努力介入全国各地的校园欺凌个案,积累经验,并呼吁全社会重视校园欺凌现象,共同参与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如何应对反映社会文明程度

其实,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在各大中小学频发,已经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今年4月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的调查曾指出,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的地域范围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频次密集,数量很大。据媒体此前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被媒体曝光,备受舆论关注的校园暴力事件就达20余起。

今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校园欺凌后果严重,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目前,整个社会包括校园和家庭对这个现象的认知和处理方式还稍显不足。”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副系主任齐华栋,长期从事有关行动研究、生命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他肯定了殷刘倩所在社会组织进行的校园防欺凌系统课程的必要性。“‘校园防欺凌’知识的普及,技能的提升与相关品格的培养等确实基于在直接接触对象——学生中来开展。而最好的开展便是以‘课程’的形式并由老师亲自进行教学,使‘防欺凌’深入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

“欺凌现象的发生也不只是在校园,在幼儿园,在孩童之间的交往中都可能发生,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场所和重要环境。”四川省青少年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管雷认为:“不仅要早对孩子进行有关欺凌知识的教育,家长也是该教育重点对象。”

管雷发现,目前还存在受欺凌者举报途径不畅以及难以寻找到帮助的现象,他认为:“在社会中,也应当有相应的专业机构开展相关教育或庇护。”

“校园欺凌,受伤害的不只是受欺凌者,还有欺凌者和旁观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人力资源与研究部高级助理谢缘则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干预校园欺凌现象的必要性。他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欺凌’,无论是担任的欺凌者角色,还是欺凌者或旁观者角色。在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及早干预,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健康处理人际关系,更关系到未来整个社会的和谐建构。”

前媒体人、教师徐海娜在网络上发表多篇有关儿童教育的系列文章,她介绍: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都存在着校园欺凌问题。而“欺凌是对于他人权利和尊严的漠视与侵犯,对于欺凌事件的敏感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