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约有120万早产儿出生联合国儿基会呼吁关注早产现象
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消息表明,在全球范围内,15个国家的早产儿数量占到早产儿总数的三分之二。中国仅次于印度,位居第二,每年大约有120万早产儿出生。
11月17日,世界早产日之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出呼吁,强调使用干预措施改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状况。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卫生、营养及水与环境卫生处处长谢若博表示,“减少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中国儿童生存策略的一部分。提高卫生工作者和父母的知识和意识对于这些新生儿的生存至关重要。”
早产是指婴儿在妊娠37周之前出生。即使存活下来也容易患有各种疾病,并伴随终身,如脑瘫、视力和听力丧失以及智力残疾。为减少早产的发生,首要目标是重在预防;其次是确保早产儿出生时给予适宜的干预和支持,包括产后监测随访和母乳喂养。
据悉,简单而成本低廉的干预措施每年可以避免超过75%因早产导致的死亡。目前已有基于循证、经济高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早产并治疗因早产而产生的并发症,对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婴儿进行保健护理,也可以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亦非)
壹基金携手新华公益为贫困儿童发放温暖包
11月19日,由新华网、新华社河北分社主办,壹基金、新华网河北分公司、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新华善举基金等联合协办的“新华公益在线募捐服务平台上线启动仪式暨新河县精准扶贫壹基金温暖包发放行动”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寻寨小学举行,首批385个壹基金温暖包在新河县发放。
壹基金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首次与新华公益携手,在中共新河县委、新河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定向为新河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385名6-12岁儿童发放温暖包,帮助这些孩子温暖过冬。
这也标志着2016年壹基金温暖包发放行动正式启动。今冬,壹基金计划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发放温暖包71500个,为受灾害影响和处在困境中的儿童送去御寒的衣物,让玩偶和减防灾知识读本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亦非)
救助儿童会启动编写国内首个全纳教育培训手册
前不久,救助儿童会发布的《残障儿童全纳教育公众认知与倡导方向调研报告》显示,家长反馈目前可以接受残障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比例较低,残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缺乏针对性支持体系即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特教教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的残疾类别,制定特教教师专业标准。扩大高等院校特教专业培养规模,鼓励高校师范类专业开设特教课程”。
《指导意见》发布两月后,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大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应当“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组织编写新课程标准教材,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据此,救助儿童会与成都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近日签署合作,共同发起为期两年的“全纳教育教师培训项目”。依托此项目,国内首个全纳教育教师进阶培训手册《全纳教育ABC》的编写工作已正式启动。
该项目旨在通过加强普通学校全纳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设,为儿童创造更加融合、更有利于其潜能发展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国内更多的残障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