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地方都已建起有家长学校,但往往一些已变质成为学校教育的依托和附属,有些甚至成了学校意志实现的助手,这显然有悖于家长学校的功能与角色定位。因此,应从制度上确定家长学校的角色,可以依托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但必须独立办学,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办学特色,而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附庸。
■ 许朝军
近日,全国妇联与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并提出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城市社区达到90%,农村社区(村)达到80%。
在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父母的作用毋庸讳言。但并非所有的父母都懂得家庭教育理论、都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理性的沟通,并非所有的家庭都具有理性的育人氛围和环境。因此,如何提高父母的育人能力,如何构建和谐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一直是社会关注度焦点。而建立并普及家长学校,其实就是对家庭教育实施科学干预、服务家长帮助他们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进而实现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的积极干预。因此,对于此次普遍建立家长学校的做法,其意义和作用无不让人充满期待。
但就家长学校而言,按照现行体制,不管是依托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也好,还是依托社会机构也罢,成立一个家长学校并不是什么难事。同时,还会因为家长学校开课时间集中,组织学习教育和活动也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如何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成效。
首先,是家长学校的定位问题必须解决好。目前很多地方其实都建有家长学校,其中大部分家长学校都是依附于中小学而设,一般由中小学校长兼任家长学校名誉校长或是校长,这样虽然容易组织开展授课和活动,但往往一些已变质成为学校教育的依托和附属,有些甚至成了学校意志实现的助手,这显然有悖于家长学校的功能与角色定位。因此,应从制度上确定家长学校的角色,可以依托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但必须独立办学,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办学特色,而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附庸。一句话,家长学校应该姓“家”不能姓“校”。
其次,对于家长学校而言,建立容易,运转起来却任务艰巨。家长毕竟不同于学生,不仅来源不一,个人素养不一,且社会角色、分工、岗位不同,还存在参加活动和课程时间的不一。同时,如果仅仅是按照传统的专家讲座、家长听讲方式授课,恐怕也很难吸引家长的兴趣,有些还会成为部分家长打瞌睡的场所。因此,家长学校建立后,必须在追求特色上下功夫,例如授课必须科学,要拥有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硬、授课水平高的稳定教师队伍和各类专家、学者组成的兼职授课队伍,保证家长学校不仅能让家长学到育人知识,明白育人道理,更成为一种推进和谐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家庭教育氛围构建的充满趣味意义的生活课堂,而不是被动机械枯燥地灌输家庭教育观念和知识的课堂。
更关键的一点是,家长学校即便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有丰富多彩的办学特色和模式,有独立的角色和社会定位,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管理体系,但其作用发挥和成效是否凸显,还依赖于外在规范力量的干预,比如考核机制如何,比如资金扶持是否到位,比如强制性办学要求的落实等等。
因此,在家长学校普遍建立之后,地方有关职能部门还应该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财政资金扶持制度、强制性考核或者纳入地方教育发展目标、文明创建目标等考核体系的方式,对家长学校的办学进行支持和监督,这样才能让家长学校真正火起来,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