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家庭面临少子化、老龄化、价值多元化和青年人竞争压力大等多重压力,建立和发展“家庭生活教育”理念和制度,预防家庭问题的发生,促进人的精神健康,是家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 刘汶蓉
中国古训曰“因材施教”,表明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个性化,但现代化的公共教育始终面临着有限的师资力量与个性化教育需求之间不相匹配的矛盾。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弥补公共教育的不足,但“好”的家庭教育对家长素质有较高要求。近年来,家长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社会组织、教育机构投入大量资源举办各种培训班、讲座,教授家长如何做家长,在推动重视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培训内容讲,目前主要集中在“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如何促进亲子沟通”这些技术性问题层面,而对于“家庭生活”本身缺乏系统的教育观点,更少有将家庭教育放在平衡家庭系统和贯穿人的各个生命阶段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指导的理论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是较早开始家庭生活教育专业化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离婚率大幅度攀升,引发各界对家庭问题的关注。1938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厄内斯特·伯吉斯(Ernest Burgess)、爱荷华大学法律教授保罗·赛尔(Paul Sayre)等人发起成立了“美国家庭关系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n Family Relations,NCFR),致力于家庭研究、政策和实践,创立并管理“家庭生活指导师”(the Certified Family Life Educator,CFLE)资格认证工作,直接推动了美国家庭生活教育系统化、专业化的快速发展。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总共大约有125个学院和大学采用NCFR的家庭生活指导师的课程标准,作为家庭科学学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大纲。
家庭生活教育的概念内涵
家庭生活教育(Family Life Education, FLE),是以预防家庭生活问题为导向,通过传递家庭生活经验、知识和技能,干预、支持与服务家庭生活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它主要通过开展家庭关系教育、亲职教育、性教育、婚姻生活教育、家庭生活资源管理等专门的教育与学习的活动,以传递家庭生活的知识、技能、信息为中介,激发与唤醒个体与家庭面向家庭生活的自身潜能,预防由于家庭外部和内部环境变迁或生命周期转变而带来的问题与危机,增强家庭福祉,提升家庭生活的质量。
与目前中国社会广泛传播的家庭教育相比,美国的家庭生活教育强调与家庭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强调激发个体发展潜能,强调保持所有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理健康,维持家庭系统的动态平衡。家庭生活教育的一个重要哲学理念是增进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生活实践的反思与批判,帮助家庭成员认识自我、理解自己和家庭的优势和局限,形成改造现有和将来家庭关系并创造新的家庭生活文化的能力,从而增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的和谐幸福。
尤其需指出的是,家庭生活教育除了强调亲职教育、家庭关系教育、生活技能和资源管理等内容,还强调始于家庭的性别与性的教育。性与性别教育关系到儿童和青少年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及其心理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家庭生活教育框架下的性别与性教育,主要是通过项目的运作,围绕包括两性生殖以及由此生理上的性别所衍生出的各种相关议题,帮助各个年龄段的家庭成员掌握性行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基础,以及生育、生殖,婚姻与家庭的两性互动知识。该议题强调性别关系的社会建构性,探讨造成两性差异与限制的各种因素,重新思考及反省社会所造成的不当两性差异,让全体家庭成员真正明白性别平等和尊重的理念,以期促进真正两性的平等。
家庭生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框架
现代家庭生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家庭成员心理健康、发展家庭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丰富发展个体创造性生活的能力。一般地,家庭生活教育的目标具体可以由四部分组成:其一,家庭生活认知,即有关于家庭生活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规律,理解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二,家庭生活技能,包括改善发展家庭生活各种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及交际能力等;其三,家庭生活价值,包括为强化家庭生活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协调处理家庭与社区、社会关系的思想、观点与信念;其四,家庭生活应对,主要是面对特定家庭发展阶段的家庭发展任务,应对家庭危机,推进家庭生活顺利转变与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完整的家庭生活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置包括十大方面:社会中的家庭和个人——理解家庭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关系,如教育、政府、宗教、医疗和各种就业机构;家庭内在动力学——理解家庭的优势和弱势,以及家庭成员如何与他人相关联;人的成长和发展——了解家庭中人的完整生命历程,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典型和非典型)的特征;学习每个阶段身体、情感、认知、社会、道德和个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人类性行为——学习不同生命阶段性发展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影响因素,以便进行健康的性调适;人际关系——学习如何发展和维持人际关系;家庭资源管理——学习个人和家庭如何做决策,如何开发和分配资源,包括时间、金钱、物质财产、精力、朋友、邻居和空间等;父母教育和指导——学习父母如何教育、引导和影响子女和青少年,以及不同生命阶段,父母/子女关系的变化特点、动力和需求;家庭法律和公共政策——了解法律议题、政策,学习对家庭健康和福利有影响的法律法规;价值观和伦理问题——学习批判能力,理解并尊重多元价值,了解社会态度及价值的形成机制及其选择的复杂性和价值选择的后果,讨论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的伦理议题;方法论——学习家庭生活教育的一般哲学和普遍原则,掌握如何计划、执行和评估家庭教育项目的能力。
美国家庭生活教育的实践项目
回顾20世纪,美国的家庭在经历了50至60年代的黄金稳定期之后,开始进入剧烈动荡时期。6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离婚率再次大幅度攀升,并于1980年前后达到历史最高点,引发全社会关于“家庭危机”的大讨论。90年代克林顿政府开始把改善婚姻关系和增强家庭凝聚力作为福利制度的改革核心,将促进和维持双亲家庭视为促进儿童福利和减少贫困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背景下,联邦和各州都开始陆续发展支持家庭的计划,逐渐形成了以家庭生活教育为预防、以家庭治疗为干预和家庭个案管理为用对的家庭服务和实践体系。其中,“预防与关系增进项目”和“健康婚姻促进计划”是以家庭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执行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实践项目。
一、预防与关系增进项目
“预防与关系增进项目”(Prevention and Relationship Enhancement Programme, PREP)由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大学在美国国家心理研究所支持下开发。自20世纪80年代开发以来,该项目以小组工作坊的形式,为学员开设8~14小时的关系教育课程,授课内容包括沟通、冲突管理、问题处理、承诺、友谊、性、情感支持、与人相处等。目前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设有超过1000个工作站,覆盖军队、监狱、学校、宗教机构等。该项目以扎实的研究为基础,进行严格的项目评估,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有力地证明,有意识地增进夫妻婚姻生活的能力和技巧有助于预防婚姻危机的发生,减少离婚风险。
二、健康婚姻促进计划
美国联邦政府从2002年开始推出“健康婚姻行动倡议”,宗旨是“在自愿基础上,帮助已选择了婚姻的伴侣获得更多的婚姻教育服务,包括建立和维系健康婚姻关系的必要技能和知识”。联邦政府层面开展了一系列示范性项目,资助的项目活动有八种,包括:1.婚姻价值的公共宣传;2.婚姻教育、婚姻技巧和关系处理技巧;3.婚姻示范项目,即在风险社区中树立已婚夫妇榜样和角色规范;4.在高中进行婚姻价值观、关系技能和婚姻安排的教育;5.婚前教育,以及对伴侣、订婚者或对婚姻感兴趣的人进行婚姻技能培训;6.对已婚者进行如何巩固婚姻和婚姻技能培训;7.减少离婚项目(提供关系技巧教育);8.方法测试援助项目,即配合其他七种活动,辨别某个项目的适用性。每个项目拨款从每年22.5万元到500万元不等,每5年更新一次。受资助的组织包括州机构、非营利组织、信仰和教会组织、私人广告公司等。目标服务群体包括高中生、困难家庭受助者,低收入的非洲裔、西班牙裔人,未婚妈妈及其伴侣,订婚和已婚夫妇。
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当前,中国家庭面临少子化、老龄化、价值多元化和青年人竞争压力大等多重压力,建立和发展“家庭生活教育”理念和制度,预防家庭问题的发生,促进人的精神健康,是家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在目前的正规教育缺乏家庭生活教育的背景下,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应当引入生活教育理念,要注意四个转变。
一、变“学业中心”为“生活中心”
指导家长缓解对孩子学业成绩的过度焦虑。人的一生约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而非学校中,学业成绩并不必然与人的生活成功相联系。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能力,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都是人生顺利与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教育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更要注重培养生活能力。家长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势智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弱势智能。
二、变“子女中心”为“家庭中心”
帮助与指导个人或家庭平衡和改进关系,而不是以子女发展为唯一目标,让所有家庭成员形成适当的自我观。家庭生活不仅仅是子女的人格发展和精神成长,也是家长自身人格的主动建构。要注意引导孩子认识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意义。帮助家庭成员形成有效地处理更加复杂的家庭关系的经验,促进家庭的发展能力,尽可能充分地认识他们创造自己文化生活的可能性,最终协助他们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三、变“知识中心”为“实践中心”
引导家长重视教育的过程和未来,注重孩子的精神成长、人格成长和能力培养,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当下的荣誉,更应重视取得荣誉的过程。强调在教育者与家庭成员之间通过实践交往活动获得个体的经验与体验,不能仅仅是传授一种客体化了的家庭生活知识与技能,只有参与和实践,才能将感性认识通过实践升为理性认识,也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形成稳定的品质。
四、变“单向指导”为“协同创生”
帮助家长和孩子理解家庭生活教育过程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强调教育过程本身带给双方的心灵快慰、精神愉悦和成长幸福。在以往,家庭教育和指导往往被视作一种家长对孩子的单向指导,既忽视了家长在教养子女过程中的不断重塑与持续建构,也忽视了子女的主体性。现代家庭生活教育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协商互动与共同成长的过程。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