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宜家中老年相亲团。(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者按
传统观念中,拥有丰富的感情生活总被视为年轻男女的专利,老年人的生活只能是“打牌下棋跳舞”或“爬山带孩子遛狗”。当人们更多地关心老人们物质生活是否安逸时,其情感上的孤寂往往容易被掩盖。
其实,大部分老年人在丧偶或离异后,都盼望能够重新找到新的人生伴侣,这不仅仅意味着走入婚姻,更是互助养老的一种方式,既可以互相照料、慰藉、供给,也解了儿女的后顾之忧。然而,对于老年人而言,“黄昏恋”并非易事。相亲场所缺乏、传统相亲方式尴尬、上网择偶有门槛儿且易遭遇骗局、养老院交际面狭窄……这些都在阻碍着老年人寻找晚年的幸福。究竟该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再婚难题?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系列深度调查,关注那些“黄昏恋”的烦恼。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韩亚聪
近日,有媒体曝出,因中老年“相亲团”频频“占领”上海宜家餐厅,万般无奈之下宜家出台规定,要求顾客“先购餐,后入座”,以此挤压“相亲团”的时间和空间,但效果却并不明显。而有老年人面对媒体的镜头表示:“不来这里我们去哪儿?”言语中满是无奈。
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单身中老年人尤其是独居单身老人的再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在越来越窄的交际圈、有限的经济能力以及传统心理等因素的制约下,中老年人的再婚意愿面临困境。上海宜家被中老年“相亲团”占领,也凸显了对于相亲交友专属场所,中老年人的需求和现实存在的极度不符。中老年人相亲交友场所何处可觅?而他们又有着怎样的需求?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让中老年人尴尬的“相亲无地”
对于再婚问题,生活在河北省一个小县城的李先生有些无奈。
自从5年前妻子病逝后,62岁的他就一直单身,由于有自己的住房,加之生活作息的极大反差,他一直没有与已经成家的子女们生活在一起。李先生也一次次地想着并尝试寻找老伴儿,但都无功而返。尽管子女们都很支持他的再婚问题,但他不想那么随便,有人说他“要求太高”,而他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虽然上了年纪,但我还是想找一个合得来,有共同的生活想法,能够相濡以沫走完一辈子的老伴儿。”这个要求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再平常不过,而对于花甲之年的李先生来说,却是实属不易。他告诉记者,他也曾在子女们的怂恿和亲戚朋友的介绍下相过亲,但都像例行程序式地进行,“有点儿像旧社会的包办婚姻。”李先生苦笑着说。
李先生说,其实他想要的只是能够与对方多接触几次,敞开心扉地交谈,但在家里或介绍人面前,他们只剩下了拘谨的寒暄,而这也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情况,“实在没有地方可去。”在李先生所在的县城,只有两所公园,往往人满为患,加之其开放性,毫无私密可言。“如果在公园交朋友,到处都能遇到熟人,让双方都很尴尬,尤其最后没成的话,会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相对于生活在小县城的中老年人,一些城市里中老年人的固定活动场所相对较多。据了解,如今在许多城市的社区,都设置有阅览室、棋牌室、老年活动室,但这更多地是满足中老年人的娱乐生活,与他们心目中相亲交友的场所存在一定差距。也有老人反映,一些街道服务中心更多的是类似于日托所的概念,每天收费几十元,对于退休工资不高、条件普通的中老年人来说,并不便宜。
“最重要的是,在这些场所碰到的都是社区或附近社区的‘熟面孔’,怎么好意思提相亲的事?”北京市朝阳区一位66岁的单身老人告诉记者,他们也知道年轻人常去的茶社、咖啡厅适合相亲交友,但昂贵的价格让他们望而却步,他们希望能有一个老年人相亲交友的专属场所,并且能够得到有关部门和机构的保障,这样才能更加安全、舒适地将自己的人生大事大方地表达出来。
无奈的“相亲角”几多风险
如今,在许多城市的公园内,有不少自发形成的公园“相亲角”,很多中老年人都在“相亲角”驻足、停留,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然而,公园相亲虽然便捷,接触到的人群也较多,但这种方式真的靠谱吗?
河北省保定市花园里小区有家义务婚介所,创办人是一对退休老夫妻——赵润起、田金焕。16年来累计有2万多人来这里登记,1100多对有情人步入婚姻殿堂。他们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牵线月老”。
赵润起告诉记者,中老年人通过他们夫妇介绍后走到一起的有很多,“为什么这些人信任我们呢,因为我们会将他们的个人真实资料登记下来,如果有意可以到我家里见面,减少了他们的相亲风险。”他说,在保定市的人民公园也会偶尔有相亲的中老年人,但寥寥无几。因为公园相亲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甚至存在风险,加之公园的环境并不适合谈论人生大事。“也有很多中老年人通过婚姻介绍所寻找对象,但需要花费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费用,成功的几率也很小。”赵润起认为,中老年人相亲交友往往缺少合适的场所,如果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为他们设置一些专门场所,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类似上海宜家所出现的那些问题。
公园相亲不仅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曾出现老人受骗的情况。此前有媒体报道,辽宁大连的单身老人王先生到某公园“相亲角”寻找另一半,却没想到别有居心的人盯上了。“这个女的50来岁,非说和我处对象,没处上几天,就张嘴要钱,我想给人家点钱没啥,就给了她1000元,没想到她接二连三地管我要钱,一共要了3500元。然后我就找不到她了,这人不是骗子是啥?”
在公共空间设计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加大力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群体中的单身群体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独居单身老人的再婚问题愈发凸显。10月9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报告显示,2015年,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了51.3%;近日由社科院指导编撰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白皮书》显示,至2015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到总人口的16.1%,空巢独居的老人则接近1亿人;民政部发布的数据也表明,目前全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
对于单身的老人来说,如今大多数都摆脱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困扰,他们更渴望的是情感寄托。据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单身老年人“希望寻找另一半”。
在上海宜家餐厅风波中,当社会现实与老年人的愿望脱节时,他们也普遍表达了不满的情绪:“这里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区域,现在变成了强制消费,我们老人钱也不是很多,这个做法有点过分。”老人们还表示,他们也有人在店里买了东西,也是店里的顾客,现在凭购物发票都不能在餐厅里休息一下,感觉很不公平。
对于老年人相亲群体占据上海宜家餐厅的事件,并结合自己个人在老年人社区服务中的体会,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林顺利认为,无论中老年人是相亲交友,或是聚集聊天,这都是他们正常的社交需求,都需要有合适的场所。由于受制于气候和天气影响,户外并非四季皆宜。“之所以选择宜家,固然有偶然因素,但环境适宜是主要原因,而且恐怕也有一定的时尚效应在。”
“如果确实是以相亲交友为目的的聚集和交流,那么就证明老年人婚姻和重组家庭的社会功能需求彰显,而公共服务没有能够跟上,没有为这一群体提供适宜的交往场所与社会组织和服务支持。”在林顺利看来,老年人和年轻人不同,年轻人相亲谈恋爱可以到咖啡厅、电影院等消费场所,而老年人则受消费观念和交往特征限制,更容易以群体形式聚集,因而采取一种更为“实用”的相亲交友途径,“也就是说群体聚集会增加相信成功的几率,况且这种群体性交往聚集的方式还兼具聊天休闲、缓解孤独情绪的功能。”
对于中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相亲交友需求,林顺利建议,政府能够给予一定关注,能够在公共空间设计和公共服务供给中增加此类服务供给,同时可以考虑以社区为阵地,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通过强化中介服务功能和专门的项目设计来协助单身中老年人重组家庭,改善这种状况,提升中老年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