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1月17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将性别自信注入勇敢者的事业 “驴越养越瘦”源于精准扶贫变味 “谎称打工去流浪”  照见独女家庭的悲凉 回收负担 勿让“一日情侣”传递错误价值观 城管执法全过程记录利于破解“污名化” 养老驿站别走“托老所”的老路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驴越养越瘦”源于精准扶贫变味

□ 杨朝清

山西省娄烦县独石河村 “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63户224人。村里用下拨的50万元买了60头驴。扶贫驴买回来,如何分却成了愁事。“人多驴少,谁的那份也不能少,最后只能8人分一头驴。”村民们告诉记者,合伙养驴就像三个和尚抬水吃,结果驴越养越瘦,最后还没等养成全都卖了,直接分钱。(11月15日《半月谈》)

作为一种“弱势补偿”的举措,扶贫项目原本可以给贫困家庭的人生带去光亮和希望。“扶贫羊被吃”也好,“扶贫驴越养越瘦”也罢,“不接地气”的扶贫项目没有将稀缺的扶贫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生态,还会影响老百姓对扶贫项目的价值认同。

与传统的“输血式扶贫”相比,“扶贫羊”“扶贫驴”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价值转变。“扶贫羊被吃”并非农民愚昧、无知,“扶贫驴越养越瘦”也并非农民懒惰、狡猾,而是由于扶贫项目脱离实际,只是看上去很美好,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8人合伙养一头驴,这头驴就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成本由个人承担,收益由8人共享,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不可避免会导致扶贫驴陷入“搭便车困境”——每个人都想坐享其成,却不愿意为此支付成本,最终导致驴得不到精细的照料。 “扶贫驴越养越瘦”的滑稽与荒诞,根源于扶贫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走调、变味。

有限的扶贫资源如何合理配置,考验着公共管理的智慧和社会治理的水平。在一些地方,为了避免引发社会纠纷与冲突,为了减少工作负担,将扶贫资源异化为“排排坐,吃果果”。当精准扶贫的制度善意被掏空,不仅有限的扶贫资源不能送到那些真正有需要的贫困户手中,也让他们产生心理落差和相对被剥夺感。

扶贫需求与扶贫资源供给之间出现断裂甚至脱节,导致扶贫项目在一些贫困村陷入了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的边缘化境地。不是所有的贫困户都有意愿、有能力养驴养羊,也不见得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养驴养羊;简单、生硬的“一刀切”,“对上不对下”的敷衍塞责,导致扶贫项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既难以让贫困户的钱袋子鼓起来,也难以让他们的心灵多一些温暖。

扶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责任和担当。怕麻烦、不愿意“挑担子”,采取利益均沾、人人普惠的所谓“变通之道”,会让精准扶贫上演“变形记”。“扶贫驴越养越瘦”折射出一些地方在扶贫理念上的偏差与错位,需要及时进行纠偏;只有多一些“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让扶贫更有“准头”,贫困农户才会有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