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从春
天气渐冷,街头又飘起了久违的烤红薯香味。女儿嚷着要吃,我给她买了一个,看着她那狼吞虎咽的样子,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
孩提时代的乡村,生活困难物质紧张,整天缺吃少穿的,红薯成了我们可以解馋的美食。每年的中秋节前后,孩子们就开始惦记着地里的红薯了。中秋之夜,万家团圆,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我们开始溜出去“摸秋”。所谓“摸秋”,是指中秋的夜晚,孩子们可以随意采摘任何人家的食物,从瓜果梨枣到青菜辣椒,不允许空手而归,这种行为是被默认的,算不上偷。这时候的红薯往往很嫩,小的指头大小,大的也没有胳膊粗的,但是我们却吃得很香甜。
父亲很喜欢种红薯。小时候,他经常告诉我,红薯是很了不起的东西,容易种植,产量又高,饥荒的年代里救过很多人的性命。地里田间,大块大块的红薯地,一畦一畦的红薯秧儿,焕发着生命的无限活力。农家菜园子里,房前屋后的角角落落,甚至地边的田埂上,随处可见红薯的影子。
红薯的收成如何,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须挖出来才知道。最喜欢跟着大人们去挖红薯,可是当我兴高采烈地一铁锹下去,却看见一个大红薯裂成了白生生的两截。原来,挖红薯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父亲当然很在行,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挖着,像是怕碰到了熟睡的孩子,只那么一会儿工夫,便挖出了一大筐。那些红薯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红彤彤的颜色,肥硕的身子,尽显秋天的丰腴与成熟。
红薯运回家,勤劳手巧的母亲把它们做成孩子们爱吃的美食。最简单的做法是烧红薯稀饭,红薯洗净去皮,剁成圆块,放入大米和清水,慢慢地熬成一大锅。记忆中的乡村,秋冬时节,谁家没有一锅红薯稀饭呢?早晨抑或傍晚,端起一碗红薯稀饭,大米的清香加上红薯的甜美,暖胃养身,让人回味无穷。母亲还把红薯切成薄片,晒干后油炸,有点类似于今天的薯片,味道很好,是那时候我们异常喜爱的零食。
放学回家,肚子饿了,扒开土灶上的锅盖,吃上一个蒸红薯,或者拿出一个生红薯,就着锅底下刚刚烧过的草木灰的余温,烧一个红薯,这样的情景,成为儿时难忘的记忆。女儿听说老家盛产红薯,兴奋得不得了,我决定寒假带她回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