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玉林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6月16日,云南省妇联主席和红梅带领机关及直属单位党员干部深入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宜就村,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建档立卡“回头看”回访工作和“双联系一共建双推进”活动。
2015年8月,云南省妇联脱贫挂钩联系点由大理州永平县调整到楚雄州永仁县。一确定结对帮扶后,省妇联就与永仁县委召开工作对接会,迅速进入帮扶村同村三委进行座谈,介绍了省妇联近年来在农村开展的扶贫帮困工作情况,共同谋划永仁县宜就村扶贫工作的发展大计。
6月16日当天,和红梅等一行仔细询问了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建设安居住房以及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和外出打工等情况,鼓励她们坚定脱贫致富的决心,积极参加省妇联和镇政府举办的一系列各类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把孩子的教育抓好,把房子建好,把生产生活搞好,依靠自身力量如期实现脱贫。
为了解宜就村的致贫原因,云南省妇联先后5次组织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员干部,深入对全村17个村民小组1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对当地的产业、农户的收入、致贫原因做了调研,确保脱贫措施到户到人。
“宜就村之所以贫困,根子是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条件差、人居环境差,生产、生活用水不稳定,部分村小组的生活用水未经处理,卫生程度不高。”和红梅分析说,主要原因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力承担公益事业建设和设施配备。
“二是群众素质普遍较低。农民文化基础较弱,知识、技能水平较低,科技意识淡薄,科技推广滞后,影响了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增收。三是农业产业未形成规模。宜就村农业产业种类繁多,形成规模的只有板栗,但是产量、品质低,达不到市场的要求。”走访调研结束,云南省妇联随即与当地党委、政府以及村委会干部共同研究脱贫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并结合当地贫困状况和资源优势,围绕‘脱贫、摘帽、增收’目标,制定了《云南省妇联帮扶永仁县宜就镇宜就村委会精准脱贫计划》(2015-2016年)。
“结合宜就村实际,省妇联采取领导带头、部门集中、差异化帮扶方式推进宜就村脱贫攻坚,即领导班子成员挂包8个贫困村民小组,54名干部职工挂包107户贫困户,派出1名总队长,1名工作队长,1名工作队员组成省妇联扶贫工作队驻村,集中精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力争实现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驻村工作队队长、云南省妇联发展部部长叶东详细向记者介绍说,在挂包联户布点上,结合省妇联人员少、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在面上确保全覆盖的基础上,突出部室资源优势与村组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安排布点,实现农户精准脱贫,村组片区有重点。
“贷免扶补、小额信贷和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项目,这些都是我们优势项目,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进村入户调查研究,缺资金成为制约当地农户发展的瓶颈。于是,云南省妇联根据宜就村的实际情况,加大“贷免扶补”小额贷款和创业扶持资金工作力度,有效促进当地农村妇女创业推动就业的进程。
缺乏技能,是致贫的重要因素。于是,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转移成为重中之重。8月下旬,宜就村迎来了第一次电商培训班,120余名有意从事电商者、农村中青年创业者接受了培训,“会上网、会开店、会运营”成为宜就村村民的新时尚。
中和镇直苴村的“赛装节”已经有千年历史,而直苴村更是彝绣名村,以此为依托,省妇联通过搭建平台、分批组织彝族刺绣代表到外地培训学习、挖掘申报彝绣传承人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彝绣能手带动和项目帮扶的效果,同时引进投资商对彝绣产品进行开发,走“以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彝绣大户”的模式运作,培育彝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增强了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