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0月19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用心再现丝路起点的盛世商魂 石家庄一男子公车上猥亵10岁女童被判刑 进一步增强妇联干部专业性 手工老粗布 纺织新时尚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旅游乱象怎能止于出事才查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3.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92岁女红军陈其: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1942年,陈其在延安的留影。

陈其接受采访。(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徐建军/摄)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耿兴敏 见习记者 田珊檑 实习生 高雅丽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一位92岁的老红军家中悬挂着这样一幅书法作品,这句诗也成为她当下生活的生动写照。

小木椅、布帘的衣柜、小木床、四角方桌、旧茶几……走进这位老红军的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些红漆木的陈旧家具,干干净净地陈列在房间,其中一张写字桌已裂了两个口子,旁边布满很多小裂缝。从中依稀可以看到当年她在这里辛勤工作、读书的场景。历经三四十年,这位老红军一直舍不得丢弃身边的“宝贝”。

如此的低调、朴素,她就是女红军陈其。

一定要跟红军走

1924年6月28日出生于四川巴中县的她,1933年9岁时便跟随经过家乡的红军队伍参加了红军。

途经四川巴中时,红四方面军打土豪、分田地,宣传革命,当地的村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争相参加红军,连与陈其一般大的孩子也不例外。

“你们这么小,怎么跟着走呢?都回家吧!”

“不不不,我们能走完,求求你们,带我们去吧!”

陈其和同伴们哭哭啼啼地跟随红军,不肯回家。在他们的坚持下,陈其等人终于加入了红军,成为“红小鬼”。

“红军好呀!教我们唱歌、跳舞、学习文化,我们很欢喜,一定要跟着红军走。”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陈其依然激动不已。

这一走,不管风吹雨打,不管任何磨难,陈其在革命的队伍中铁了心向前进,跟着党,向着美好明天一直走下去。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近10万人撤离川陕苏区,强渡嘉陵江,踏上了长达近19个月之久的长征之路。

陈其1935年随红军总部参加长征至会宁亲历了四个方面军胜利会师。之后奉命到保安县参加部队剧团。

长征途中,作为宣传队员,行军每到一地,书写标语、文艺演出就是她的主要工作。

还是孩子怎么能走完漫漫万里的长征路呢?其实,起初红四方面军并不同意这些孩子红军也跟着长征,但他们哭着喊着要跟随队伍向前进。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前后都有敌人的围追堵截,白天有国民党的飞机轰炸,人困马乏、夜里行军是常态,有时一晚上要走好几十公里。陈其的草鞋磨破了,脚趾也烂了。一次夜里,陈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后面的人一推,她便倒在路边又睡了,醒来后发现队伍已经走远,追了半天才赶上。

长征途中最苦的莫过于爬雪山和过草地了。陈其则经历了三次过雪山、草地的考验。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夹金山终年白雪皑皑,空气稀薄,容易缺氧,天气变化无常,狂风卷起千层雪,没人敢坐下休息,否则就永远爬不起来了。陈其在饥寒交迫、缺氧眩晕的状态下,一鼓作气地翻越了雪山,跟随队伍向荒无人烟的草地进军。

草地是什么样的呢?“就像水豆腐上长满了野草”,陈其打了这样一个比喻。草地里遍地都是沼泽,水深过膝,一不留神便会陷入泥潭,随时有可能失去生命。

“牛皮鞋底六寸长,草地中间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后分外香。”当时女红军们编了这样一首打油诗。过草地时,粮食已严重紧缺,红军们只能挖野菜,最后连野菜都所剩无几,红军们便开始吃树皮、草根、皮带,实在难以下咽,连草鞋上的一点点皮子都煮了吃。

陈其对记者回忆长征的艰苦,语调平静。

长征途中,陈其得了严重风寒,然而战友们没有放弃她,年长几岁的哥哥姐姐拉着她走,把粮食、衣服分给她,她也因此活了下来。

除了艰苦的经历,沉淀在陈其记忆深处的,更多的是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红小鬼”陈其走了下来,一直走到了延安。

我要去学习

1938年,回到延安的陈其进入“抗大”学习,其间,年仅15岁的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其的儿子李学风告诉记者,其实当时组织安排陈其去延安鲁艺学习。希望这个小姑娘学习文艺,唱歌跳舞为军队鼓舞士气。

“报告领导,我文化程度低,我要去学习。”到达延安后不久,陈其主动申请了前往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又在通信学校学习机要工作。起初,电学完全看不懂,报务、机务不好懂,对她来说,不亚于再走一次长征。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与三次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相比,陈其十分肯定地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陈其每日挖窑洞,开荒生产、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懂就问,既死记硬背又灵活演练,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年仅15岁的她被推优入党。

学习期满后,陈其被分配到总参谋部第三局工作,1940年后调到中央军委毛主席身边做机要工作。

此后一直到离休,陈其一直在机要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

永远忠于党

陈其的丈夫是原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兼机要局局长李质忠。也许是由于夫妻都从事机要工作的职业特点和习惯,在陈其家的各个房间里的墙上,几乎看不到照片。

只有在卧室里的旧桌子上,有装在相框里的一张孩子们小时候和父母的合影,还是黑白照。还有一张6寸的彩照是陈其夫妻金婚时的合影。

当记者问陈其怎么和爱人李老认识的,是否组织介绍时,陈其笑了:“也是自己介绍,也是组织介绍。自己不愿意怎么都不会结婚的。”她笑言丈夫李质忠:“喜欢文艺,爱唱歌,爱跳舞,什么都懂些:二胡会拉,手风琴会拉,总之爱好广泛。”

92岁的陈其谈起丈夫笑意盈盈。

儿子李学风热情地给记者看母亲年轻时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一张1942年延安时期的,一张1948年西柏坡时期的,还有一张是延安时期和同事们的合影,有点模糊不清。

“永远忠于党,做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排头兵。”这是陈其一直坚守的工作原则。

李学风印象深刻的是,母亲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时常与父亲李质忠在写字台旁一起看书、听广播,坚持每天学习。陈其一直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人低调,从未与人发生任何矛盾,严守机要工作的保密性。

“我们除了一些长征时候的事情,其他的基本上一无所知。”李学风告诉记者,母亲在家从不给我们说工作上的事情。陈其在一旁说:“不能说,说了那就是犯法的事。”

作为一名机要工作人员,陈其的心里有个沉甸甸的砝码,这就是国家利益、党的纪律至高无上。自己心中的波澜壮阔,自己对我党历史上激动人心时刻的记录都将随岁月沉淀在生命中!

“现在也不能说吗?”面对记者的问题,陈其摇摇头:“不能说。”

这就是一名跟随红军走过千山万水、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老战士!

这就是我党历史上一名忠诚的党员,一名永远忠于党的老党员!

跨越两个世纪风云,多少历史史实就在心头,面对家人,即使对儿女,她也严守党的纪律,从未失去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党性。

“艰苦朴素、积极乐观”是陈其的儿子李学风对她的评价。陈其一家崇尚勤俭节约的生活,即使在条件最为艰苦的时期,陈其也能苦中作乐,参加割稻子、赶鸭子比赛,并且获得冠军。陈其还喜欢游泳,88岁高龄之际,一次能游500米之远。

“我一辈子不忘过去的千辛万苦;不忘牺牲的先烈们;不忘自己是机要战线上的普通一兵。”

92岁高龄的陈其一直保持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平日里坚持听广播与革命歌曲,与儿孙们聊天,讲述当年的长征故事。

谈起对后辈的期望时,陈其让儿子在一张纸上代她写下对《中国妇女报》和读者的寄语:“继承长征精神”。看着这几个字,陈其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与希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