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苏建军
“楠楠姐姐,这朵小花送给你!”日前,在郑州市管城区西大街便民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孩子们围着中心主任、街道妇联兼职副主席刘楠楠,笑语飞扬。这个中心去年建成运行,妇女儿童活动场所达到500多平方米,设置了女子手工坊、舞蹈排练室、谢阿姨工作站、声乐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区,还购买5个社工服务岗位,不到一年就接待妇女儿童2万余人次。这是郑州市妇联以“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为机遇,大力度推进妇女儿童阵地建设的一个缩影。
纳入规划 补齐短板
“三级”是郑州构建市、区、社区三个层次便民中心,“三类”就是行政审批、政府性社会事业服务和基本的生活配套服务,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打造15分钟生活圈。站在群团改革的风口上,郑州市妇联积极争取,主动作为,多次向市委打报告、写申请,与市城镇办数十次沟通协调,摆事实、列依据,最终将全市妇女儿童活动场馆建设写入“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建设规划。郑州市妇联也因此成为“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责任单位,有了难能可贵的发言权、建议权,积极参与场馆设计。目前,1.5万平方米的市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馆已经开工建设。郑州市妇联要求各县(市)区妇联与城镇办主动对接,确保区级在5000~10000平方米,居住区级不低于1000平方米,社区级新建妇女儿童活动场馆不低于400平方米,在硬性标准不走样的基础上,尽全力争取更多场地、更多资源。目前建设已全面启动,预计全市将建成妇儿活动场馆200多个,形成全覆盖、立体化的妇联阵地网。
多点发力 提档升级
近年来,郑州市妇联发挥“联”字优势,多方借力、齐力共建,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对阵地建设精准施策、提档升级,推动服务型妇联组织建设迈向新征程。
一是专兼一体壮大阵地建设力量。在河南率先开展村、社区妇代会改妇联和妇联规范换届工作,吸纳各领域优秀妇女进入妇联,选配专兼职妇联工作者近7万多名,其中兼职副主席20019名。
二是专项经费为阵地建设兜底保障。推动妇女儿童服务类项目纳入社区服务专项经费使用范畴,据新出台的《郑州市城市社区服务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郑州市社区服务专项经费纳入市、县(市)区两级财政预算管理,每年每个社区将有20万元的社区服务专项经费,其中部分费用将用于妇女儿童关爱、救助、帮扶等服务类项目。
多年来,郑州市通过党群共建、资源共享等形式,在全市建成“妇女之家”3000多个,并与社区局联合下文,要求“妇女之家”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确保妇女工作有地方、活动有场所。
运作项目 盘活资源
郑州市妇联以示范建设造氛围,以项目建设布新局,以网络建设增活力,全方位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让“示范建设”抢先走。去年以来,在全市3000余个“妇女之家”启动了“五个一”活动,明确规定动作、鼓励自选创新,即每年开办一期村(社区)妇联干部培训班、举办一场维权咨询等活动。开展省、市、县三级“示范妇女之家”争创活动,以点带面提高“妇女之家”示范率。
靠“十大项目”布新局。郑州妇联坚持项目化工作思路,全年重点策划“绿城妈妈”社区服务项目等十大项目,上下联动,确保“十大项目”有序开展;面向全市妇女推出一系列巾帼电商项目,引领广大妇女通过网络创业创新,共带动20多万名妇女就业创业。
借“网上妇联”添活力。在河南妇联系统率先建成“两微一网”体系,指导推动县区妇联建立网络平台,面向各类女性组织和女性群体建立各类微信群,建立了多名网络文明志愿者组成的网宣队伍,形成了网上互动联动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