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8月1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综合 不该成为农民工父母的奢望 关于家庭教育 听听三位女科学家怎么说 “中国式游学”何以缺乏监管 陕西:留守儿童未满16周岁不得独居 济南:中小学实行“零择班”确保教育公平 福建:考级证书不再作为招生依据 长见识 增信心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游学”何以缺乏监管

■ 张西流

近日,广州多位市民向媒体报料称,孩子们花费数万元参加了一个暑假美国游学团,过程非常不愉快。“孩子回来一个劲儿地吐槽,14天的行程,5天在飞机上,他们说每天的行程都感觉是在被领队老师催着:排队、坐车、赶飞机,结束后,感觉什么都没学到。”(8月15日《广州日报》)

今年暑假,各地“游学热”依然持续升温。比如,清华、北大等著名高等学府被人流挤爆,不得不“限流”;特别是,“顶尖美国童子军夏令营”、“15天英语游学夏令营”……各类“游学”产品铺满整面网页。3万元的“美国游学团”,实为“校外拍照团”,可以说是“中国式游学”现象的一个真实写照。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中国式游学”看似热闹非凡,但大都是一种盲目跟风的“烧钱”行为,不仅做不到物有所值,而且隐藏各类风险。

近年来,“游学”越来越受到家长与孩子的追捧。组织青少年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外或在国内进行“游学”,不但能让他们从社会上学到许多知识,培养与锻炼一定的自主能力、团队意识,对于开拓眼界、提高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人际交往等都很有帮助。

问题是,与旅游部门积极倡导“游学”相比,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游学”的态度则是冷热不均,未能形成统一的共识和明确的管理办法。特别是,对于“游学”,目前有关部门并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行业标准和制度,导致市场管理比较混乱。受利益的驱使,一些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充斥其中,给“游学”带来诸多隐患。

相比之下,中国与美国联合推出的“华语之桥”,堪称是“游学”中的精品。中国的快速崛起,让美国学生流行赴华修学旅行,学汉语触摸真实中国。由此,“华语之桥”应运而生。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有效探索,“华语之桥”围绕学习目标制定个性旅游,成功将中国文化介绍给美国学生,并达到让美国学生锻炼汉语能力、领略中国传统的目的。根据学生的教育需求,“华语之桥”与美国学校合作,设计出适合的方式,以教育旅游的形式给美国学生前所未有的真实学习体验。

可见,“中国式游学”需要制度规范,不能再游离于监管之外。应尽早编制《国家修学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行业标准、产品开发、操作规范、市场规则、资格准入管理等,都急需政策支撑和指导。同时,应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将“游学”作为社会实践学习内容,纳入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学计划。再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建立若干个国际、国内修学旅游接待示范基地,规范接待标准,引导修学旅游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国家应出台有关法律,保护未成年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