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8月1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综合 不该成为农民工父母的奢望 关于家庭教育 听听三位女科学家怎么说 “中国式游学”何以缺乏监管 陕西:留守儿童未满16周岁不得独居 济南:中小学实行“零择班”确保教育公平 福建:考级证书不再作为招生依据 长见识 增信心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家庭教育 听听三位女科学家怎么说

信赖传统经验还是追求科学育儿?这不仅是摆在当下不少家长面前的两难抉择,还会在现实生活中化作教育孩子的一个个具体问题。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如何满足孩子对快乐童年的渴求?家庭教育应如何科学地展开?

■ 蒋夫尔

近日,中国科学院“女科学家进校园·西部行”走进新疆大学,三位女科学家——刘明、傅小兰、王秀杰与新疆大学350名师生谈成长、谈工作、谈生活、谈科研、谈人生。

在与师生的交流中,三位女科学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家庭教育。她们有怎样的家庭教育观?有个科学家妈妈,孩子考多少分才能让她满意?

三人都没给孩子报过培训班

“我没有给孩子报过培训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明此话一出,会场一下子“骚动”起来,一阵低声议论后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的孩子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刘明强调说,“孩子可能少学了某种才艺,但他拥有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读了很多书,今天已经俨然一部‘百科全书’了,我有些问题也要向他请教。”

??“我从来不相信‘输在起跑线’的说法,也不认为这话有什么道理。”刘明说,“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私人物品。鼓励、引导孩子做好自己最重要。”

??刘明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小时候要她帮忙听写生字,她就和孩子商量,让孩子自己用复读机念一遍,然后再放出来听写。

科学家妈妈肯定会为孩子指导学业吧?

刘明说自己几乎没帮助过孩子的学业。她还告诉孩子说,你就把我当成文盲,不懂的自己想办法学会,不用问妈妈。孩子很诧异:“妈妈明明是个博士,怎么会是文盲呢?”刘明问:“假如妈妈是个文盲,你是不是还要读书上学?”孩子回答说:“是。”刘明回答道:“那不就行了吗?你把妈妈当文盲就可以了。”正是这样的引导,让刘明的孩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傅小兰是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所长,她从没主动给孩子报过培训班,但孩子特别喜欢学艺术,她会满足孩子的意愿,但从来不看重学习结果。“孩子开心就行。”傅小兰说,“成绩其实不那么重要。”

??王秀杰博士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孩子今年12岁,她说之前没给孩子报过培训班,将来也没这个打算。

拥有快乐童年,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刘明,童年时和母亲一起在农村生活了4年。短短的4年对刘明的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那时物质匮乏,什么都要自己动手,要自力更生,很不容易。”刘明说,“我的童年是物质匮乏而快乐的,我学会了很多农耕知识,学做饭是我人生最正式的第一课。”

“我是当时村里第一个上学的女生,那时学校只有一名教师,老师给某个年级上课的时候,其他年级的学生就在操场上玩耍。体育课就是跟老师上山砍柴火,虽然很累,但十分快乐。我小学毕业就能挑起50公斤重的东西,现在估计很多孩子都做不到。”

在大自然和农村度过的童年,给刘明留下的不是烦恼而是开心快乐。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也有个快乐的童年,现在她每个周末都陪孩子玩,甚至陪孩子踢足球。

“快乐的童年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傅小兰说,自己更关注孩子是否快乐,让孩子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学习。

王秀杰也说自己受益于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管时代如何变,让孩子快乐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不能仅看孩子学到了多少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看孩子是否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是否懂得感恩,是否有礼貌,是否有传统美德,这些往往对一个人的成长更重要。”

三位女科学家都表示,孩子是否拥有快乐的童年,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父母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需要,给孩子营造快乐成长的环境,创造快乐成长的土壤,让孩子像小树苗那样慢慢生长。

理性对待孩子成长,不能功利

勤劳、儒雅、内敛,是刘明对父亲的评价。刘明说:“父亲虽然从来没有教育我将来要怎么样,但我知道他希望我可以知书达理、独立自强,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刘明说,“在家里,父亲很少说教,都是用行动来影响我们。父亲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我的影响很大。”

“父亲是工程师,他靠一本裁剪书自学做衣服,能为一家人做衣服。他遇到任何困难都从来不抱怨,这让我也养成了一个不抱怨的习惯。现在的孩子条件已经很好了,但稍不如意便抱怨不停,这点很不好。”

“从小到大,父亲都鼓励我们读书,还亲自带领我们读,经常给我推荐书,逐渐让我有了好的读书习惯。耳濡目染之中让我们慢慢意识到要做一个优秀的自己。我们家4个孩子都没上过培训班,全部大学毕业。”

“父母让我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也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益的。所以无论是做科研工作,还是当家政人员,我都会尽量做到最好。”刘明说。

“内心简单才能强大,才能对社会有贡献。”刘明说,家庭对自己读书求学、从事科研工作、做人做事都有很大影响。父亲是个内心强大的人,这也让她变得内心强大。

傅小兰说,父母的价值观对自己影响很大。“价值观决定着成功和幸福,而价值观最初的影响来自家庭、来自父母、来自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是终身的。”王秀杰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默默支持,还十分尊重我的想法,鼓励我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发展,做自己喜欢的事。”

王秀杰说,现在不少家长乐意在社交媒体上晒孩子的成绩、孩子的表现,其实家长要理性看待自己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不能功利,不应跟风,不能仅看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关注孩子的品德养成和素质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