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8月1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综合 不该成为农民工父母的奢望 关于家庭教育 听听三位女科学家怎么说 “中国式游学”何以缺乏监管 陕西:留守儿童未满16周岁不得独居 济南:中小学实行“零择班”确保教育公平 福建:考级证书不再作为招生依据 长见识 增信心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前教育

不该成为农民工父母的奢望

据一项题为《中国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发展研究报告》近日披露,各地教育资源的存量以及分布还无法适应外来人口聚居的特点,尤其是学前教育资源极度匮乏,部分地区入园入托矛盾异常突出。部分区域的学前教育呈现“低洼”或“真空”状态。

《报告》课题组通过发放问卷,深入调查了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等城市1800余名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状况, 并与300余名此类幼儿园的教师和管理者进行了访谈,该调研持续整整两年。

各地出台的教育政策

与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无关

研究报告指出,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在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政策上大致经历了从“政府不管”到“管理边缘化”的转变。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行政治理模式,政府尚未明确由哪一个行政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对具体城市而言,所出台的政策大多是原则性的,鼓励所辖区县分别开展符合区域特点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在众多城市中,上海是较为重视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的地区之一。2013年,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3〕73号)文件规定,来沪农民工也可选择让其随迁子女进入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就读。通过以“积分制”的方式统筹安排随迁子女入园问题。

北京目前有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各种教育政策,基本集中在义务教育及义务教育后阶段,而对学前教育即幼儿园阶段,则呈现出管理上的“真空”,抑或属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施政的“边缘地带”,至今还未见到非常明确的、有力且有效的管理措施。

广州、重庆等都市的教育管理部门在发布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政策信息时,只出台了义务教育及义务教育后的相关政策,尚未见到针对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的幼儿园或学前教育阶段的相关政策。

农民工子女只能接受民办学前教育

教师流动性大且多数没有资质

目前各地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形态,主要是由民间力量主办的专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幼儿园或者看护点。各地叫法不一,上海通常称为“民办三级幼儿园”或“看护点”,深圳称之为“普惠幼儿园”。

此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读的民办幼儿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孩子流动性大、教师流动性大、生源质量弱、生源数量不稳定等,这使得本来办学就举步维艰的民办幼儿园更是雪上加霜,只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这类幼儿园的教师大多不具有教师资格证或不是学前教育出身,他们很少接受培训,缺乏与外界交流业务的机会。

从年龄上看,教师以20至25岁的未婚大中专院校女性毕业生为主,70%的教师工龄在3年以内;而保育员以年龄偏大的奶奶、阿姨为主。所以,这些幼儿园、看护点成了“无经验教师的成长基地”。大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幼儿园还存在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即“外地人教外地人的都市文化孤岛”。

在上海,这类幼儿园的教师基本是外地毕业生,几乎没有上海本地户籍教师。教师们操着乡音教学,有时师生籍贯来源比较一致,孩子们上课听到方言也觉得很习惯。如此一来,上海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就难以融入校园和课堂,容易造成社会阶层的隔阂,成为都市发展的隐患。

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复杂化的职业认同与背离是重要原因。不少教师表现出对职业身份认同的迷茫,一方面觉得是教师,另一方面又觉得是普通的打工者,导致育人行为出现偏差。

导致出现“打工者”心态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民办农民工子女幼儿园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大致为每月2000至3000元,往往不提供社保医疗等待遇。这样的收入水平在都市中只能算勉强维持,使得教师职业没有幸福感可言。

不该让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

成为整个教育发展的“短板”

由于我国对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的不够重视、财政投入缺乏等问题,使得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成为整个教育发展的“短板”。

报告特别提出,在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把钱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勒斯·曼提出的公共教育思想,即“多一所学校就少一座监狱”,这一名言令人警醒,值得记取。

地方政府应改革教育财政的拨款方式,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质量保证。例如可以实行“生均拨款制度”,不分公立园还是私立园,按照其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拨付相应的财政经费。也可以实行教育券制度,将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按生均经费标准直接分配给流动幼儿家庭,由幼儿及其家长自由选择幼儿园。

此外,在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方面,政府也可试行普惠性民办园、民办三级园认定制度,由第三方评估,遴选出遵纪守法,质量尚可,有发展潜力的此类幼儿园,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成为公共资源的有机补充部分。通过购买服务、减免税费租金、以奖代补、公办与民办对口帮扶等方式,扶持民办园发展,引导民办园走公益、普惠之路,从而提高政府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共服务能力,而不是良莠不分,全面封堵。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的供需矛盾越发突出,从长计议,政府应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幼儿园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降低民办幼儿园的办园“门槛”。通过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国有民办、公办学校转制、中外合作办学等多元办学形式,动员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事业,以缓解当下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入园难,入园贵的困境。 (本报综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