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6月30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性教育应囊括性别意识的养成 以婚假“拯救”婚检,聪明! “随意放生”被叫停 “花式代言”代替不了真抓实干 赋予胎儿民事权利让公民权更丰满 警惕“整形热”的社会认同错位 对见义勇为不能止于个人补偿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见义勇为不能止于个人补偿

□ 汪昌莲

因见义勇为惹上纠纷的事情并不少见。民法总则草案规定: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6月28日《北京晨报》)

众所周知,救人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有的因此受伤致残,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有的反被受助对象讹诈,成为憋屈的被告。如此语境下,民法总则草案拟建立见义勇为补偿机制,并明确“因见义勇为受损害,由加害人负责,没有加害人的,由受益人补偿”,这显然是司法实践的一种进步。

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一旦有人因见义勇为受到损害,多数人会赞同由侵权人承担补偿责任,而对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却不大认同。不可否认,因见义勇为受到损害,受益人无须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受益人不必担责,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受到损害的见义勇为者漠然视之。无论是从个人感恩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道德层面考量,受益人都有必要对受到损害的见义勇为者表示谢意,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然而,对于见义勇为受到损害,不能止于个人补偿。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伤了心”,是我们这个社会对见义勇为最好的褒扬。我们不能仅限于给他们一个荣誉称号,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惩恶扬善”上有所作为,让见义勇为者承担的成本降至最低。比如,因见义勇为受伤致残,政府可否为其未来工作和生活,铺就一条充满阳光和关爱的坦途;因见义勇为献出了宝贵生命,政府可否给予其家属必要的精神抚慰和物质补偿;因见义勇为经济受损,政府可否用“奖善基金”替其“埋单”;因见义勇为被人讹诈,司法机关可否实施法律救济为其“撑腰”。

更重要的是,要让奖善成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并在民法总则中得到体现,制定具体化、规范化的奖善措施,给予见义勇为者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做了好事伤了心”的尴尬事件发生,才能激励更多人去助人为乐,才能让见义勇为等美德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