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6月16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讨薪大姐”为公职人员立了一标杆 “虐女炫耀”如何又走入了“媒治”窠臼 让慈善救助这碗水端得更平 合格的“毒跑道” 拆违被判违法的警示意义 寄举报材料被查看不利权利保护 互助献血“充血”折射无偿献血“失血”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虐女炫耀”如何又走入了“媒治”窠臼

真正的问题在于反家暴有法律并不等于就有了法治。

立法在进步,但执法与维权的环境还需要有实质的改观,诸如监护权转移、保护令、惩戒、教育等一系列的制度,要通过整合形成合力。

反家暴能够提供综合一体化的维权服务,才可能让法治取代“媒治”。

□ 木须虫

14日,一网友发布微博称:“亲生父亲扬言要打死女儿,还特意发给前妻炫耀,我要寻求媒体帮助,要回抚养权,惩治变态!”并配有4张照片,一儿童浑身赤裸,胳膊、背部满是伤痕,让人揪心。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如有进展将会尽快对外公布。(6月14日《华西都市报》)

又是一起严重的虐童案件,在对涉暴父亲表达愤慨的同时,笔者对其妻的选择则充满疑惑:女儿遭遇到如此严重的家暴伤害,为何不第一时间报警寻求保护,而是选择微博曝光?毫无疑问,这既有对媒体曝光、寻求舆论支持的迷恋,同时,下意识也有对家暴警方介入保护信心的缺失,自觉不自觉又掉入了“媒治”的窠臼。

家暴根深蒂固“家务事”观念,是保护受害人的软肋,不告不理,告后和稀泥式的保护比比皆是。事实上,即使受虐女童的母亲将家暴遭遇诉诸微博之后,河北省公安厅官方微博“河北公安网络发言人”发文,也只是提醒当事人及时拨打110报警,并建议走法律程序,申请法律援助。尽管这在程序上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思维上可依稀看到对于反对家庭暴力、保护未成年人主动性的缺乏。

所幸的是当地警方及时介入并展开了调查,至今我们并不怀疑后续的处理力度,施暴者会受到严惩,同时,女童的母亲甚至可以借助司法,重新赢得孩子的监护权,让孩子摆脱暴力的父亲,远离家暴的侵害。然而,这些似乎又将走上“南京虐童案”的处理途径,舆论的力量要大于法治的内生力量,终究是非正常的方式。

应该说,无论是反对家庭暴力,还是保护未成年人,并不缺少法律保护,且不谈新近生效的反家庭暴力法,包括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已经实施多年,此外,还有包括“保护令”、“撤销监护权”等司法制度。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反家暴有法律并不等于就有了法治。立法在进步,但执法与维权的环境还需要有实质的改观,诸如监护权转移、保护令、惩戒、教育等一系列的制度,要通过整合形成合力。法律赋予对家暴有干预和保护责任的部门,有司法、行政、社会组织以及社区、学校等,恰似“九龙治暴”的格局,而遭遇了家暴危害,谁又能提供完整的帮助和保护?如果保护失力,家暴受害者又如何对法律有信心?

反家暴能够提供综合一体化的维权服务,才可能让法治取代“媒治”。比如,设立反家庭暴力工作机构,由公安、民政、司法、妇儿工委等职能机构联合办公,受理家庭暴力投诉,提供必要的行政、法律、司法以及心理咨询服务,协调开展调查维权,对严重的家庭暴力实行强制干预,形成反家暴联动干预机制,统筹提供救济救助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