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淑虹
江苏邳州市公安局最新通报称,“4·24”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徐增志已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经审查,徐增志交代,因其妻离家出走,怀疑系邻居挑拨所致,用器具将邻家儿童致2死4伤后,又窜至宿迁市其岳父母家中,将岳父母及其妻的哥哥卢某的孩子打伤,致其岳父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岳母与1岁多的妻侄受伤。(4月27日《新京报》)
新京报记者从多方获悉,徐增志对妻子实施家暴由来已久,今年春节后妻子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另据多家媒体报道,受访村民称徐增志幼时,父亲经常暴打其母。家暴的成长环境和这起恶性伤害事件的关联性需要进一步确认,我们也不想就此通过家庭为一个人贴上标签。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家庭环境往往塑造着一个孩子的品格。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父母的行为,家庭的氛围,总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最深的影响。
在生命的初期,也许家庭就是一个孩子头顶的全部天空。一个在家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男孩,也许会以为周围充满了冷漠和残酷,有一天,当羽翼丰满,他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仅仅因为邻里矛盾,便对无辜的孩童惨下毒手,这样难以理解更难以原谅的极端行为,似乎能够从行凶者的成长经历中寻到蛛丝马迹。“人之初,性本善”,家庭暴力,撕裂了一个孩子本该健全的人格,抽去了孩童与生俱来的善良、阳光和纯粹。一段阴暗的记忆,向孩子内心注入的,是没有温度且无法逆流的血液,更为社会埋下不安定的种子。
决定家庭环境的,并非富裕或者贫穷,也不在于处在城市还是农村。和睦而温暖的家庭,总是能培育出心智健全的孩子。一个家庭,如若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孩子自然懂礼节、知荣辱。家庭生活,柴米油盐,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面对家庭矛盾时进行理性温和地沟通,不伤害彼此的感情和尊严,不仅仅是在经营自己的夫妻关系,更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
中国自古有贤母教子的佳话:孟母三迁,欧母画荻,岳母刺字,陶母责子——这四位母亲,并非出身高贵,家庭富足,却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培育出孟子、欧阳修、岳飞、陶侃四位圣贤。女人作为母亲、妻子,发挥着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的独特作用,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不仅违背了对妇女最基本的尊重,更是危及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已经正式施行,但农村和一些偏远山区,对新信息的获取渠道窄、速度慢,致使施暴者更容易无视法律,而受害者更不知如何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落后地区的帮扶,更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根源上摒除愚昧思想,开垦贫瘠的心田,关爱儿童,呵护下一代的成长,让每一对夫妻知法守法,更从根本上认识到维护家庭和睦的重要意义。
被爱过的孩子,更知道如何去爱人;从家庭中得到温暖的孩子,更懂得如何成为别人的太阳。从家庭中得到的支持和鼓励,成为我们在未知道路上勇敢前行的永恒力量。别让家暴记忆撕裂孩子的人格,别忘记人类最原始的爱和责任,我们的后代少一点冷漠无知,多一些责任担当,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片暮色阴云,多一寸光明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