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世道如何变幻,这样的旋律不曾消逝,总是动听,它振奋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振奋了将个体价值融入国家强盛大业的心劲。
□ 舟子
“爱武装,美女博士弃百万年薪上辽宁舰当军官”。据报道,1977年出生的韦慧晓,200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就职深圳华为,2007年考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研究生,是辽宁舰上第一位女博士军官。入伍前,她支教过,当过奥运会志愿者……是“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年薪百万的华为集团金牌员工……博士毕业时,她主动给海军有关部门自荐:“我申请加入海军,当一名普通的航母舰员,因为航母是中国水兵最大的舞台!如果组织上批准我,我将全力以赴,矢志报国!”面对某些不解,她说:“干事业的机会有很多,但能够干一份关乎民族崛起的大事业,这是人生最幸运的事情。我爱航母,我愿终生嫁给航母!”
物质的社会里,依然有不物质的人,值得点赞。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但从来都不乏追梦人。看到这则新闻,我又想起了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据报道,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说这是集体的功劳。他婉拒中国“氢弹之父”的称谓。这位传统文化涵养出的“氢弹之父”最崇拜诸葛亮和岳飞,晚年时在家一句句教孙儿《满江红》。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之时,他没在现场,而是守候在北京的电话旁,成竹在胸。“我这人不大流泪,也没有彻夜不眠,回去就睡觉了。睡得很踏实。”多年之后,于敏回忆说。他说“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入祖国的强盛之中,人生足矣。”
一个人早晚是要没有的,而一个民族却需要生生不息。一个书生能把微薄的力量融入祖国的国防强盛之中,可谓人生足矣。可是有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只能望洋兴叹,或是因为个人实力不足,比如在这则新闻下,有人留言说:“我是初中文化,我想上航母当军官。请为我投票吧。”这样的实力,再“请”也没有人会为其投票。因为能够登上航母的人,需要的不只是要有报国之志,也不是美女之类的花瓶标签,甚至博士的学位都不一定够,而是要能够学以致用,能以所愿所学报效祖国的航母大业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不多。航母是一艘具有别样魅力的“船”,但航母生活很多时候也是枯燥寂寞的:孤寂的海面,狭窄的空间,严格的管理,会让人厌倦和疲惫,需要忍受寂寞和艰难。这也是“美女博士”这一人生选择格外吸引眼球的原因吧。
有网友留言说:“这样有家国情怀并能知行合一的女子尤其可贵,巾帼不让须眉,比花木兰的形象鲜活高大。专心航海,为国建功!”是啊,“美女博士弃百万年薪上辽宁舰当军官”是一种不凡的选择,但何尝又不是一种荣幸?荣幸在于:首先,我们国家有了发展航母的能力和实力;其次,“辽宁舰”作为我国的第一艘航母,向祖国的女儿们同样张开了欢迎的怀抱,欢迎她们来为祖国的海防建功立业。给予了她们“能把微薄的力量融入祖国的强盛之中”的人生出彩机会。她们不必再像花木兰那样女扮男装替父出征,她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为自己的价值实现和报国志愿出征。
还有网友评论道:“知识就是力量!有文化才能走向更深远的旅程!强我军!强我海洋!科技时代,尖端武器需要栋梁!年轻人报效祖国好样的!”“巾帼不让须眉,中华好女子,中华复兴,国防强大需要像你一样的好儿女做脊梁!”这些令人振奋的留言被打上了“精华”帖的字样。有人曾引用德国作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的话来说明听古典音乐的理由:“振奋性的美是一种需要”——在我们的精神食粮构成中,古典音乐的雅致与壮丽,严肃与丰厚,不可替代。在我看来,在一个流行音乐流行的年代,“美女博士弃百万年薪上辽宁舰当军官”恰似一曲雅致与壮丽,严肃与丰厚并重的古典音乐,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世道如何变幻,这样的旋律不曾消逝,总是动听,它振奋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振奋了将个体价值融入国家强盛大业的心劲。据报道,我国第一代航母舰员中,有飞行员舰长、博士硕士舰长、有留英留俄的各专业各领域尖子人才,还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学习成才标兵等,他们个个身上都有光环,都有故事。他们都是“走向深蓝”这一壮美的交响乐章的演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