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成功并不是男性的专属品,平等的婚姻家庭关系中也需要有“男内助”站在那里。
这个世界由男女共创也该由两性共享,不应基于性别的差异限制任何一方展示才华的空间及机会。当这个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位女性都可以依从内心愿望选择生活的方向,那将是一个无比美妙的时代。
□ 佟吉清
男人也能当贤内助?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好家风贤内助”评选的组织者,答案一定是肯定的。近日,中国妇女报刊登的消息“贤内助评选引来男性积极参与”让人眼前一亮,这是全国妇联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在基层的一个新实践,主办单位明确将男性作为贤内助评选对象,引来不少男性报名参加。
“贤内助”出自战国时晏婴的故事,是“内助之贤”的意思。在传统观念中,男性被描述成理性的、强大的、勇敢的,适合在社会上打拼,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女性多是温柔的、隐忍的、善良的,擅长“主内”,应该承担家务劳动中的一切琐碎。人们因此习惯性地把贤内助和女性画等号。时至“女汉子”当道的今日,仍有一些抱着“男强女弱”臆想“装睡”的人们,把成就事业当做评判男性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乐见“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个甘于为家庭奉献一切,乃至失去自我而不惜的“好妻子”,反把为家庭做出牺牲的“男内助”,戏谑为“男人婆”的别称。虽说“女强人”是对女性不断奋斗,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某种肯定,但在旧指强盗的“强人”前加上个“女”字,夹杂着“不懂生活”“婚姻不幸”等贬义,性别歧视的余音仍未散尽。
然而,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成功并不是男性的专属品,平等的婚姻家庭关系中也需要有“男内助”站在那里。李娜在网球运动上能够心无旁骛并取得巨大成就,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的丈夫姜山功不可没。两届世界冠军冼东妹,女儿出生仅100天就开始备战北京奥运会,后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冠军妈妈”,也是中国第一个卫冕奥运会柔道项目冠军的选手,除了自身强大的实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外,也离不开丈夫刘波对家庭的付出。冼东妹在接受采访时深情感谢丈夫把孩子带得很好,免去了她的后顾之忧,成为她夺冠的坚强后盾。
时代毕竟不同了,随着妇女地位的提升,性别关系的样貌正出现积极改变,贤内助的性别定位日趋模糊。在学校里,女强男弱的态势凸显,即使在数理化等所谓男生的“传统优势项目”上,女孩子的势头也越来越猛,让某些固守性别刻板印象的人们,在惊惧之余呼喊“拯救男生”。徜徉大学校园,女性的优势同样在增强。在这个更需要智慧而不是肌肉的语境下,女性虽然在就业过程中会遭遇歧视,但职业女性的比例仍会越来越高,管理层和专业人员队伍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穿裙子”的身影,并由此对两性的社会与家庭地位变迁带来深刻影响。人们的观念也必然要随之更新,“一家之主”一言堂的情况越来越少了,男人做家务并不是件丢脸的事情,女人能够成“汉子”,丈夫自然可以是“内助”。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性别分工在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甚至碰撞,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你加班谁去接孩子?你早出晚归谁准备饭菜?你出差在外谁看护病中的老人?这些都是日常生活避免不了的选择。前段时间,央视播放的都市育儿轻喜剧《还是夫妻》,用艺术的手法打破传统婚姻模式,马苏扮演的林筱和郭涛饰演的唐健,再现了一对“女主外,男主内”夫妻。他们的儿子出生后,赚钱能力更强的林筱继续全身心投入工作,唐健则成了全职奶爸,从换尿裤到冲奶粉,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真实反映当下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画面上,当唐健和另外两个超级奶爸脖子上挂着三个娃走在公园里,自豪和幸福溢于言表,真的够帅够酷够拉风,谁说“纯爷们儿”的高大体魄和细腻柔情只能非此即彼?
这个世界由男女共创也该由两性共享,不应基于性别的差异限制任何一方展示才华的空间及机会,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对方把精力放在喜欢的工作上。当我们习惯于依照人们的能力和特长去安排家庭和社会事务,就会距离性别平等的目标更近一步;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句原本赞美女性的俗语,可以不分性别地送给所有的人,这个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位女性都可以依从内心愿望选择生活的方向,那将是一个无比美妙的时代。